在“大疫”中书写“大义”——品牌故事一等奖

2021-02-24 17:37
北京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六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中,中国化学选送的12篇参赛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国化学被主办方授予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中国化学品牌故事。

在“大疫”中书写“大义”

——第六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一等奖

十六公司 郝玉洁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非常时期也是考验责任担当的关键时期,中国化学十六公司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央企责任,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十六公司向宜昌市红十字会捐款300万元,为宜昌市县区、市直部门、高校捐赠口罩8.5万个。先后派出三批突击队星夜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并圆满完成任务;在积极调配物资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健康的同时,组织了153名志愿者在各社区24小时值守,助力社区防疫工作。

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中,十六公司人始终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敢担当”的铁军精神,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大疫”面前书写“大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

57名突击队员驰援雷神山医院

2月2日,十六公司在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和央企兄弟单位紧急求助后,火速集结了三批管道焊工突击队,派往武汉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57名突击队员带着公司的嘱托和期待在“请战书”上摁下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疫情,挺身而出是他们的决定,可是在他们的身后却是57个家庭的牵挂。

凌晨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作为突击队的“大管家”的张丙新,手里的电话就没有消停过。连夜四处奔走办好各项手续,保证防护到位,没想到工作刚安排妥当就接到母亲的电话,“丙新,你的微信步数怎么变成几万步了?”“妈,我在家跑步呢……”不让年迈的父母担心,“瞒”也是一份爱。张丙新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我向党旗宣过誓,现在就是兑现承诺的时候,我又怎能退缩!”

近万人的工地,各工种之间都在争分夺秒地穿插作业,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施工现场,突击队长于智忠奔走在地面、楼顶和各施工区域指导协调,喊得嗓子哑了,衣服鞋子被雨淋湿了,他的脚步却不敢丝毫放慢。

A10隔离病区配合调试工作的突击队员符红卫,是突击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同志。他的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却总是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在切割管道时,手指被蹦出的砂轮片割伤,鲜血直流。他简单包扎伤口后迅速回归紧张的工作中。有人催他去工地医疗站处理一下,“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治一个病人。”朴实的话语却让人动容。

2月8日,是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这个元宵节注定不平凡。为确保氧气管线如期进行全面调试,突击队员们通宵达旦奋战在施工现场,送来的盒饭已经凉透了也没顾得上吃。累了,就随地而坐;困了,就和衣而卧。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一鼓作气,终于抢通了A12感染病区的全部氧气管线。

2月10日,武汉下起了小雨,深夜的雷神山,黄家湖畔气温突降,最低气温只有4℃。由于出发匆忙,突击队没有准备充足的雨具,加上作业面在屋顶,风大雨大,地面湿滑,一次性雨衣根本无法遮风挡雨,然而所有的人都果断爬上屋顶,冒雨施工。直到晚上11点30分,已经连续工作16个小时的突击队员们终于准备乘车返回驻地。

此时“滴滴滴”的声音响起,雷神山医疗气体工作微信群里响起了求援信息。“我们现在急需一支突击队,抢通南区外围新增医疗气体管线的铺设(3条管线:氧气、空气、负压)。”突击队长于智忠看到群消息后,当机立断回复了5个字:“十六公司上”。随后立即对车上的突击队员们说:紧急任务,需要同志们接着再战。

没有动员没有号召,大家迅速下车,有的搬氩气,有的搬焊机,有的联系电工接电源,有的组装管线……短短几分钟突击队员们就又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中,连续奋战24小时,克服医疗管线拼装难、放样难、焊接难等难题,以及时间紧任务重、现场作业环境差、专业设备少等诸多施工难点,圆满完成新增主通道输氧管路铺设,打通了雷神山医院南北隔离病区的“生命线”。

这里,是一场建设大会战,更是一场疫情阻击战、家园保卫战!舍小家保大家,因为心中有大爱,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相信“小别离”必将换来“大团圆”。

153名志愿者共同守护家园

危难时期,党旗飘扬处是无声而有力的引领,十六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服务队。在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中,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有奋勇当先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有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干部职工。老袁和小王都是志愿者队的一员,这里和大家说说他们的故事。

老袁是一名干了几十年社区工作的老同志,本名袁绪龙,住在营盘路社区的老同事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老袁,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原本可以春节前光荣退休。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1月21日,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营盘路社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指挥长。

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当时家里人劝他别干了。可他说,这次疫情凶猛,公司家属区老旧、人员复杂,只有他最熟悉这里的每一栋每一户,他是一名党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必须扛起来!

临近春节,社区人员流动非常大,管控工作非常繁琐,加之人员有限,防控指挥部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作为指挥长,60岁的老袁每天带领防控小组成员冲在第一线。

白天,他亲自带队深入社区,做排查,查岗位,做劝导,做好疫情通报及科普宣传;晚上他要把各个值班点挨个走一遍,确定全部防控到位才能放心。有时遇上风大,各小区值守点的围挡和帐篷被吹翻了,他带头搭建;值班遇到有情绪的居民,他耐心疏导,看见无任何防护措施的老年人外出,他甚至要亲自为老年人戴好口罩……

1月26日,是老袁六十岁生日,但他早已忘记了这个重要的日子。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他一心想着赶紧吃几口饭去探望住院的老母亲,春节期间他忙得没时间陪老人家吃过一顿饭。当女儿端上蛋糕,一声“爸爸,生日快乐!”让他霎那间眼眶有些湿润……舍小家为大家是老袁的选择。

在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为了能第一时间处理紧急情况,他干脆就住在了社区办公室里,同事们看到他开玩笑地说:你的大眼袋都要掉到脚后跟上去了!袁绪龙笑着大声回到:老都老了,不用臭美!这位有着40年工龄、34年党龄的老同志,用轻松的心态和大家共同战“疫”,不谈条件,没有怨言,只有着满腔的热爱。

下面我们再说说小王,小王名叫“王锐”,他是十六公司的一名青年焊工,也是2020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得者。当初得知公司志愿者服务队招募队员,他头一个报名参加,2月7日原本是他值班的日子,可是此时的他正在前往雷神山医院的路上。小王扎根施工一线十余年,先后参加十六公司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建设,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得知公司正在组建突击队驰援雷神山医院,王锐妥善安排好家中妻儿老小,第一时间请战逆行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完成援建体检合格回家后,他再次回到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连续值班一个多月;甚至在忙碌一天之后,还能在夜间值守点看见他年轻的身影。

这样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十六公司对口扶贫村——点军区柳林村的驻村干部张宁安早早就回归到了扶贫战“疫”一线,代表公司送去了好几箱防疫物资,无论天晴下雨,在村口的值守点总能看见他的身影;更有许多职工,不仅自己报名党员志愿者,还鼓励丈夫和儿子积极报名,夫妻、母子齐上阵参加防疫志愿工作,举全家之力为早日战胜疫情出力,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正是因为在这样一群人身上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才汇聚成了战疫必胜和复工复产的洪荒之力。

2000余名员工“点对点”安全返岗

为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十六公司坚持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疫情期间全面开启“云模式”,云招聘、云培训、云签约……面向社会、校园开展5次网络招聘,吸引千余人参加,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为加快重点项目复工,公司“点对点、一站式”复工直通车护送2000余名员工从全国各地返岗,目前各项目人员复工率超99.9%,为全面复工按下“加速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十六公司的抗疫故事里,有一种身影,叫做逆行出征;有一种感动,叫做有召必回;有一种力量,叫做众志成城。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守望相助的温暖,更看到了战“疫”必胜的信念。十六公司人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敢担当”的铁军精神,以担当诠释使命,以行动淬炼初心,在“大疫”面前书写“大爱”,用行动擦亮了战“疫”先锋本色!

原标题:《在“大疫”中书写“大义”——品牌故事一等奖》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