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冲三甲,蜂巢能源200GWh产能升级彰显爆发之势

陈楚薇
2021-02-24 14:55

2021年辛丑牛年,开工的第二个工作日,蜂巢能源就“迫不及待”公布了与湖州市的“牵手”喜讯。

蜂巢能源20GWh新工厂落地湖州签约仪式

2月19日,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动力电池能源“新势力”企业,再度“豪掷”70亿元在湖州南太湖新区建立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新基地。

事实上,如果回顾蜂巢能源近期的战略布局,不难发现其正迈入企业发展的关键加速期。去年12月2日,蜂巢能源在其无锡工厂举办了首个电池日活动,一口气发布了无钴电池接受预定、果冻电池和冷锋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三大重磅信息。仅一天后,蜂巢又马不停蹄在相隔100公里的常州,举办了金坛工厂二期启动仪式。

而在今年年初,1月27日,蜂巢能源与遂宁签署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协议,再加上此次的湖州新基地,蜂巢能源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连续宣布了“长三角”地区的三大建设基地项目,多重利好消息令整个能源市场都为之瞩目。

不过,蜂巢能源的野心还远不止此,作为该企业“掌舵者”的杨红新表示,蜂巢已经将2021年的目标锁定为成为国内装机量TOP5,也就是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同列头部阵营,而在5年内,更是要将总产能规划翻番至200GWh。要知道,去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不过83.4GWh。

异军突起的行业黑马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暴涨,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锂电池的产量不断增长。2020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同比累计上升2.3%。2020年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增长13%。

在需求扩张的市场背景下,各大能源电池企业迈向了产能“大跃进”。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超20家锂电池企业宣布投资扩产,总金额超2000亿元,涉及动力电池产能约500GWh,投资区域主要就集中在中国和欧洲。

而其中,杨红新还指出了一个极富洞察力的关键点——“C端市场的爆发”,其表示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面向2C销售的份额已经超过了75%,将近80%,几大造车新势力百分之百都是卖给C端,这也意味着市场的真正来临。

“未来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不可预料的事情还有很多,只会超出大家预料的速度发展,像特斯拉规划到2025年要做1TWH,1T就是1000GWh,而他还只是一家公司。”杨红新表示。

如果说巨大的市场潜力塑造了蜂巢能源激进扩产的底层逻辑,那么,这家被称为“锂电新贵”的年轻企业正在步步为营的布局向外界宣示着业内罕见的“蜂巢速度”绝非一句空谈。

2021年1月份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图

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后起之秀,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虽成立于2018年,但其核心项目组早在2012年就已经在长城汽车内部成立,2016年成立了动力电池事业部。2020年4月,蜂巢能源开始装机配套,8月就冲进了动力电池装车排名的TOP20,此后更是连续5个月位列前十榜单,刚刚出炉的2021年1月份的装车排名,蜂巢能源已跃居第7,这说明其已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当然,在蜂巢能源的装机量连续进入TOP10榜单背后的一大支持无疑是长城汽车。由蜂巢能源为主提供三元锂电池的欧拉品牌在2020年,实现月度销量十连涨,11月、12月连续破万,黑猫12月销售破万,稳居新能源行业第一阵营。

而除了“自家品牌”的稳定输出之外,蜂巢能源也在不断开拓外部客户,并且已见成效。据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公司积极开拓全球市场,目前已取得16家国内外客户的采购定点。

在杨红新看来,订单方面蜂巢能源可谓是“万事俱备”,接下来主要是产品稳定性的问题和产能。其中,产品稳定性会随着量产的数量越来越多,变得很成熟,而产能则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目前,蜂巢能源常州金坛工厂一期二期已有总产能为12GWh,根据规划,2021年蜂巢能源计划在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建设生产基地,预计产能将达到15GWh;2022年,蜂巢能源计划进一步完善现有生产基地产能,同时考虑在华中地区选址建设新的生产基地,预计总产能约达50GWh.;2023-2025年,蜂巢能源远期规划在全国建设几个产业基地群,配合海外生产建设规划,远期产能目标达到200GWh。

蜂巢能源金坛工厂鸟瞰图

“整个产能的建设节奏我们基本一步一步排好了,包括与资金筹措计划环环相扣。”杨红新在采访中自信地表示。

以系统创新“弯道超车”

动力电池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自然不会只吸引到蜂巢能源这一家“掠食者”,如果分析近年来的行业格局不难发现,尽管TOP3的位置出现了变化,但是市场集中度却在不断提升,市场的鲶鱼效应加剧。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6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8家,排名前3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化学,就占据了总装车量比例的高达71.4%。这也意味着“后来者”要想成功分一杯羹难度正在成几何倍增大。

“如今想靠规模、靠成本,蜂巢是不可能跟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LG去竞争的,只能发挥后发优势的特点,把创新发挥到极致。”杨红新在采访中坦诚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从材料上,蜂巢能源不仅实现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芯的量产,还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无钴材料电池。众所周知,由于三元锂电池中必须要用到稀有金属钴,而钴的价格较高,导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难以下降,而且目前全球探明的钴矿储量有限,长期来看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因此,如何降低电动汽车电池中钴的用量,已然成为车企和电池企业的目前的共同目标。

蜂巢能源电池日,无钴电池正式接受全球预订

为此,蜂巢能源抢先一步在2019年7月,全球首发无钴材料电池。2020年12月2日,杨红新在蜂巢能源电池日中正式宣布,即日起无钴电池开始接受全球预定,2021年6月正式量产。

区别于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杨红新强调蜂巢能源采用的是单晶无钴材料。相比811低钴电池产品,蜂巢能源无钴电池能量密度能做到与811电池相同,甚至略高,而在安全性上的表现优于811电池产品。至于成本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三元电池,无钴电池的材料成本可降低10%-13%,电芯层面可以降低6%-10%的成本。

而嗅觉敏锐的蜂巢能源自然也不错过任何创新的机会,固态电池是其重点布局的下一代技术。据悉,蜂巢能源一直引领技术路线的创新,固态电池已经在研发中,已经申报70多项专利。

蜂巢能源研发的果冻电池应用的新型电解质

目前,蜂巢在电芯层面,发布了半固态的“果冻电池”。该产品是一种应用了新型果冻状电解质的锂电池,具有高导电、自愈合和阻燃等特点,做到几乎不降低电性能的同时极大增加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和目前国内其它动力电池企业所不同的是,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聚焦的技术选择为方形叠片工艺,对此,蜂巢能源的思路是,方形硬壳电池在空间效率和安全性上比圆柱和软包电池更有优势,将成为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主流需求产品。

“叠片电池最大的好处可以做长,做长以后做薄,又长又薄,能做到很大的容量,而且薄了以后很安全,电池越薄越安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我们是非常领先的。”杨红新进一步介绍到,在工艺创新上,蜂巢能源首创超高速叠片工艺,这种工艺可以使电池更加稳定,而且产线可以实现柔性制造。

位于常州金坛已建成投产的蜂巢能源车规级AI智能工厂

而动力电池“叠时代”的全面开启,同样对于生产制造的效率提升、环境控制、制程控制提出严格要求,这也倒逼行业需要加快通过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来赋能动力电池制造。因此,车规级AI工厂这一未来工厂也随之而来。在规划中,蜂巢能源全球六大生产制造基地将全面导入车规级AI工厂建设规划。

“车规级”工厂的生产标准要远高于传统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的动力电池品质有望大幅降低电池本身安全事故的几率。目前业内对于“车规级”的标准并无统一界定,在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看来,“车规级动力电池工厂需区别传统电池厂,规划之初就以车为服务目标。”

可以看到,蜂巢能源的目标是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包括了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以此全面满足电动汽车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核心价值,这些创新对于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进一步降低,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杨红新认为,蜂巢能源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来降维打击,才有可能从成本上实现突围。

80后总裁的“轻装上阵”

以独立公司的身份从长城汽车旗下剥离,足见这家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对于蜂巢能源的重视与沉甸甸的厚望。而要带领蜂巢在今年冲击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5名,并在2025年迈入TOP3一线阵营的杨红新今年才不过40岁,称得上是业内难得一见的年轻掌舵者。

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

但从履历上来看,杨红新拥有18年整车、动力电池研发及管理工作经验,在长城体系内部却算得上一名不折不扣的“老人”。不仅如此,在其职业生涯中,他有两次从“0”到“1”的成功经历即为长城打开通往欧盟的大门——负责走通欧盟的车辆认证测试和法规和建立材料研究院,使长城成为全国第一个做进欧盟的车企。

“以前我更多的工作是做技术,现在更多的工作是做经营,对于我来说差异还是挺大的。”杨红新,“只是对于我来说没有包袱,大家经常讲无知者无畏,当你特别惧怕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说长期以来做电池和这个领域的专家去做这个事,他就总怕着火,有很多害怕的事情,不敢想,不敢突破。”

事实上,在杨红新身上的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执拗也与蜂巢能源这家初创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需求十分契合,对于蜂巢能源来说,没有传统电池企业的包袱,能够“轻装上阵”,但要想要生存并成为新的巨头,则必须依托差异化、颠覆式创新思路。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逐级退坡,蜂巢从入局之初就面临着市场残酷的竞争,但杨红新却认为,恰恰是没有补贴的时代,让蜂巢在早期战略就完全按照市场和竞争设计,换句话来说,这亦是一场极具前瞻性且筹谋已久的崛起。

“在这个时间点,基本上资本看清楚了,太早的时候鱼龙混杂,现在大浪淘沙,不行的都已经淘汰了,剩下的要不已经是上市公司,要不就是极少数的优质企业存活下来了。而我们就是那种还没有上市的极少数存活下来的公司。”杨红新表示。

据悉,蜂巢能源计划到2022年下半年申报科创板(IPO),而资金方面,杨红新表示,第二轮融资进展的也比较顺利,资本现在对蜂巢非常热衷。

毫无疑问,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严重退坡,动力电池产业随之进入洗牌阶段,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蜂巢能源想成为动力电池前三,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让人欣喜的是,蜂巢能源正携新思路和新技术入场,它正让业内看到动力电池在安全和成本控制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蜂巢的发展“快节奏”还将成为常态,作为公司总裁的杨红新在2月19日见证蜂巢能源与湖州签约仪式后的第二天,清晨八点就马不停蹄赶往常州参与下一场公司议事,他与同样年轻的蜂巢无疑将共赴下一个“战场”。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