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育林乡派出所:基层民警热血值守 金盾柔情服务群众

2021-02-08 17:45
黑龙江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孙志国)在黑龙江明水县育林乡,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听党召唤,敢于担当,在重大任务面前从未退缩。他们无私无畏,坚毅果敢,面对危难从未动摇。他们充满热情,甘于奉献,服务群众获得好评。他们就是育林乡疫情防控一线的民警队伍。

  在这支队伍里,有从警多年的“老行伍”,有充满活力的年轻辅警、消防警,还有扎根最基层、工作在屯子里的村警。无论是什么岗位,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高质量完成组织和人民交给的任何工作。

  育林乡派出所领导班子老中青搭配合理,精神风貌好,工作干劲足。所长陈文学带领着全乡所有警察,一直坚守一线。不但承担着全乡的防疫管控和服务保障工作,还承担着县级西部卡口的值勤重任。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首当其冲,尽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乡的疫情防控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文学,乡派出所长,在防控疫情期间,他把服务至上理念融入到疫情管控工作中,用细心、耐心、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对疫情管控的理解与支持。为了提高疫情防控工作质效,他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共同探索实施了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全乡群众的基本信息形成台账,编制成网格管理清单,每十户群众组成一个网格组,强化群众自我管理和群策群力防控,让管理和预防变得更加高效。每名外回返乡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接到乡村的问候电话,这是网格化管理的信息优势,也是他实施柔性化管理的一面。他配合乡党委政府,对拟外回人员实行了“四个一”全流程服务,即提早开展一次排查交流,了解返乡行程;返乡人员到县第一时间问候,建立帮联关系;联系开展每日一次卫健关怀,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返乡人员需求,制定日常居家服务方案。用更柔性贴心的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代替了原有的硬核监督管控,赢得了乡里百姓特别是外回人员的充分好评。

  王洪超,乡里最年轻的村警,别看他年纪不大,做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成熟稳重。他是部队转业兵,退伍后本可以在外创业打出一番天地,但是却听从当胜利村党总支书记的哥哥王洪亮的建议,选择了回家乡任职。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村警的他,村里的社会治安、网格管理、便民服务、为群众代购、物品配送等大事小情统统都要管,还要肩负着乡里的卡口值勤和派出所里的流调工作任务,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有时候赶上夜班“连轴转”。独居老人张大娘家里缺东西了,一个电话,王洪超一溜烟的去买,笑呵呵的给送到家。村民杨大哥不识字,要到乡里办理户籍手续,王洪超主动陪着他走流程、办业务,将整套手续在最短时间内办完。虽然每天忙的团团转,但他没有一丝怨言,没有说过一句累。用他的话说,家乡培养了我,部队锻炼了我,现在到了我回馈家乡的时候。

  程海龙,乡里的消防警。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他配合所长、副所长到县里的西部边境服务站值勤,两天一个班,赶上夜班就是站岗一宿。对于过往车辆,他每一台都要认真查验,宣传防疫政策知识,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和管理要求,他不厌其烦地向过往车辆司乘人员解读政策、告知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用耐心与热情赢得了过往司机的一致认可。在没有值勤的时间里,他积极参与乡派出所的疫情信息流调工作任务,参与对乡内市场经营秩序的监督检查,充分体现了基层警察的敬业担当。

  杨洋,乡里的辅警,负责协助内勤工作。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流调任务量大,要求时间紧,很多时候接到流调任务已经很晚了,但是为了不影响防控精准性和时限性,他都是加班加点工作,有的人接到流调电话怕是骗子,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发脾气,他总是能耐心交流,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把信息问询核对清楚。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的时间里打了500多个电话。正是他和所里的同志们共同努力,才确保了防控的精准与高效。

  新春佳节将至,育林乡的一线民警,用贴心服务替代硬核管控,让育林乡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家乡的无疫安全与有意温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