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要联署文章谈“新国际秩序”:一剂欧洲视角的世界药方?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丽荣
2021-02-08 12:34
来源:澎湃新闻

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六名国际政要2月3日在欧洲多家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呼吁推进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并邀请全球政界、经济界、宗教界及其他领域的领导人参与这一讨论。联署这篇文章的政治家还包括塞内加尔总统马基·萨勒、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文章指出,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不复从前,疫情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提供契机。多边主义不仅是一种外交手段,它塑造了一种非常具体的国际关系的组织方式,建立于合作、法治、集体行动和共同原则的基础之上。为了应对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尊重差异,而不是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抵制。

联署的六名政要,一位来自非洲,其余五位均来自欧洲。综观全篇,文中对国际新秩序的期待与构想更多基于欧洲政治的视角与考量。

欧洲亟需用多边主义对抗民族主义

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健康危机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多边主义遭到削弱,全球团结互助的精神面临严峻挑战。大流行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也对欧洲一体化造成冲击。

面对疫情,欧盟成员国缺乏相互协调与团结合作。近期由于欧盟委员会在疫苗采购问题上运筹失当,导致欧洲疫苗供应短缺,欧盟内部民怨沸腾。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公共卫生灾难可能引发更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英国脱欧也暴露了欧盟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欧盟希望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回归,后国家时代的梦想正在成为历史。

默克尔等人在文章中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三大问题: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加大;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面对危机和动荡,治理能力低效。这三个问题也正是欧盟内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法德合作作为欧洲的先锋

在欧洲,法国人比德国人更喜欢探讨国际新秩序。2007年联大会议,默克尔为德国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奔走呼号,法国总统萨科齐则凭借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演讲赢得一片掌声。

2017年,马克龙上任伊始,踌躇满志,提出“建立稳定和公平的国际新秩序是我们的责任”。他认为欧洲必将成为这一新秩序的推动力,而法德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他呼吁组建一个“欧洲先锋”,准备比其他国家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2020年,马克龙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西方在全球国际秩序中的地位正在减弱,要求加强欧洲合作。德法合作,是应对欧盟内部政治和社会挑战的前提。虽然德法团结不足以带动欧盟活力,但是如果没有德法团结,一切推进都无从谈起。过去几年,马克龙多次抱怨柏林对他的建议没有反应,如果巴黎和柏林未能就今后二十年或三十年的前景提供任何答案,将是“历史性的错误”。

经历了金融危机、难民危机和新冠危机,许多欧洲人对民主失去了信心。英国脱欧尘埃落定,在欧洲一体化的低谷,默克尔与马克龙联合欧盟政要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更多是指向欧洲自身。

作为全球力量制衡优选模式的多边主义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健康危机,也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打乱了全球多边治理模式的安排。欧洲担心新冠大流行可能会加速中美之间新的双极平衡的出现。

去年6月,法国学者菲利普·戈卢布(Philip S. Golub)在《世界报》发表文章,提出后新冠时代全球力量平衡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更为紧密的国际合作与相互依存:未来应对全球危机时,由负责提供公共产品的国际机构进行组织协调,使人类能够在健康、环境和减贫领域采取更为有效的全球行动。

第二种模式是竞争加剧:由于新冠危机,全球弥漫着猜疑与不信任的氛围,分裂和竞争加剧。由于各方关系的复杂性,国际生产、分配和消费周期出现失衡。如果各国试图最小化其依赖性,可能走向极端的分散化,最终导致零和博弈。

第三种模式是国际政治各个领域出现合作与竞争的混合形式,这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类似于战后分化的世界格局,只是利益分化更为多元,没有公认的霸权和清晰的中心。

对于欧洲而言,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是全球力量制衡的优选模式,符合自身的利益,也可以保障更多的话语权。多边主义是欧盟全球战略的核心原则,欧洲希望新冠危机可以促进国际组织的合作与相互依存。如果国际合作失败,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损失远甚于发达国家,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会波及全球。

默克尔等人在文章中建议,各国应在联合国、区域性组织、G7及G20等国际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合作,振兴多边工具。在公共卫生领域,主张在检测试剂、治疗以及疫苗等方面,让各国获得公平和快捷的物资渠道。这一建议与戈卢布的第一种模式近似。

欧洲人不愿看到世界分裂为中美两大利益区,自己陷入选边站的被动局面。德国外长马斯去年曾表示,欧洲不想看到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在大西洋学会的视频讨论会上也指出,虽然欧盟因价值观与华盛顿立场更为接近,但不应与美国联合对付中国。英国脱欧之后,欧盟的经济总量有所下降,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也有所削弱。作为疫情的重灾区,欧洲如果想对后新冠时代的世界格局发挥影响力,必须加强自身团结与经济重建。

(刘丽荣,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