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之德——探寻“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长密码

2021-02-04 19:19
安徽

寒气未消春意浓。

冬春交替之际,走进新晋“全国文明城市”广德,置身不同场景,踏着创城节拍追寻,可以发现:城区主干道斑马线上,人车礼让成为常态;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红马甲”时时跃动在街头巷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愈发整洁;环城河也一改过去的萧瑟凋敝,新修的游步道不时迎来市民散步遛弯……

因为创城,广德这座城市的温度,在文明的点滴汇聚中,不断提升。

也许有人会问,创城,因何而创?创城,为谁而创?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简单明了的一句话,道出了广德创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德新市容。戴先全摄

人人响应

广德,这两年来,加冕不断。首先是撤县设市,其次是晋升全国百强县,再之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细数过来,不论是身份的荣升,还是荣誉的叠加,无不是对广德的最好褒奖。

了解广德的人知道,地处三省交界的广德,不仅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历史韵味丰厚。这也是一座移民城市,52万人口,大部分来自河南、湖北、江苏和浙江等周边省份,土生土长的原居民不到1%。

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语言,甚至饮食习惯都有着差异,但对于包容的广德而言,来了,就是广德人,市民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2017年12月,广德县委(2019年撤县设市)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年后3月1日便召开动员大会,自此,广德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

“当时的创建条件比较薄弱,城市条件不突出、管理跟不上,在省内10个提名城市的创建水平中,仅排在第9位,等于是搭上了创城的末班车。”广德市文明办主任、创建办副主任彭中华直言不讳。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文明创建的主体。“一座城市的文明,需要市民来支撑。”彭中华告诉记者,3年的创建都是围绕群众在走,累计解决群众关切和需求392项、搜集百姓意见1.5万多条、化解群众难题2万多个……

广德市文明示范街区桐汭西路。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3年来,广德改造老旧小区78个、改造农贸市场13个、新建公共停车场23个、137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自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万多次。

“斑马线礼让行人”“垃圾不落地”“车辆不违停”……每位广德人正在习以为常的文明举止中,培育出一个“更文明的自己”,也创造着一座“更文明的城市”。

事实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开展以来,广德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文明的种子深植于心,更在于通过文明创建这一有力抓手,不断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也不断完善和补齐了民生短板。

“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更有保障,市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在彭中华看来,3年创城路,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也很值得。

人人参与

文明创建,在于心齐。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把全市52万人民的个体行为汇成创城的滚滚洪流,只有这样,创城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广德,处处都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伍,其中,仅“桐汭红”“万金油”“义剪美”3年来开展的志愿服务就多达2万余次,普通市民散发出的爱心,也让城市文明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老人理发。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广德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身为一名理发师,“义剪美”发起人何明胜深谙创城的意义所在,由他组建的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40余人,他们常年利用节假日进乡村、进养老院,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去年疫情期间,还专门为公安干警、医护人员以及长期滞留在家的居民上门理发。

“创建为民是初衷,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同样也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彭中华说,创建育民、创建惠民,带来的是城市精气神的转变,更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

下高速仅1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广德市桃州镇团山村戈村,走进村口,村民广场上挂满的大大小小灯笼,格外喜庆。

这要放在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穿村而过的粮长河,沿岸不是旱厕,就是小作坊,并不宽敞的河道上布满了垃圾,尤其到了夏天,刺鼻的气味更是让村民怨声载道。

2019年,桃州镇号召全镇实施环境整治。“当时就一个想法,一定要把村子环境整治好。”团山村党总支书记郭志凯说,去趟安吉回来,一对比心理落差太大,虽然有产业,也小有名气,但环境跟不上,拖了后腿。

刚开始治理环境,一没经验,二没资金,怎么办?先动员村民把房前屋后搞干净,利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展志愿活动,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

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环境整治,全村累计出工2000多人次,一户都没落下。”郭志凯欣慰地说,起初没有动员大会,就是在群里吆喝了一嗓子,第一天38人,第二天50人,慢慢地人数越来越多,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13岁的学生,纷纷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中来。

这不,在当年的春节前夕,村里还办了第一届乡村春晚。“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就想着大家伙能在一起热闹热闹过个年。”戈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副会长郭成慧说,当时缺乏经费,就你家出100,他家出200,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

最令郭成慧感动的是,2020年疫情之初,为了全村百姓的安全,每家每户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在村口卡点轮班值守。

2020年,广德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进乡村。童朝辉摄

人人得益

夜幕降临,走在广德的城中心,别致的带状交通信号灯格外显眼。

“这里处在商业集中区,人流量大、车流量多,新设的信号灯,没有视觉上的盲区。”彭中华介绍,这样既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也可以保障行人的安全。

创城的变化,不单单体现在小小的红绿灯上,在广德市团结路路口,非机动车道被清晰的分割线划为三条,左转、直行、右转,各行其道,避免了路口的拥堵。“细节既方便了群众,也无形中提升了市民的素养。”彭中华介绍,虽然只是路面上的一个礼让,但细微处彰显的是文明,不抢灯、不占道,久而久之,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离团结路不远,桃州镇天寿社区的田园小区里,67岁的退休教师黎作明,一如往日的午后,正在小区广场上跟邻居唠嗑。谈起小区的变化,开始还有所推却的黎作明,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是旧貌换新颜,你看这小区的外立面,就跟穿上了新衣裳一样,坑洼不平的路面铺上了沥青,楼道装上了声光双控的感应灯,别提多亮堂。”

黎作明眼中的家园,告别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的形象,成了受人欢迎的文明社区。

田园小区的变化,是广德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公共环境不断改善的样本。“老小区通上了管道燃气,再也不用扛液化气罐了,小区‘颜值’变好了,心情都跟着格外好。”说话间,黎作明还不忘竖起拇指,“现在小区的房价都被拉上来不少哩。”

俯瞰广德新城区。胡六青摄

对广德而言,全国文明城市,是这座城市新的“成长坐标”,既是新高度、新方位,也是新起点、新征程。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广德人!”“创建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刷爆朋友圈的留言,是广德52万百姓对这座城市的深情祝福,更是对这座城市明天更美好的殷殷期许。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已经晋升‘全国文明城市’的广德,无论是城市硬环境还是软环境的提升,都需要大家共同来推动和努力,有文明市民才有文明城市,有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才有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彭中华如是说。

走在广德的大街小巷,一个幸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搀扶、一句礼貌的问候,举手投足间,都在为这座文明城市增分添彩。

文明创建,广德一直在路上。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标题:《广德之德——探寻“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长密码》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