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相册⑨|我的奶奶叫招娣,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陆宸
2021-02-17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陆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媒与影像化专业,研一在读:

招娣,我的奶奶,出生于 1935 年,籍贯江苏省盐城市,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家中一共有三个兄弟姐妹,奶奶招娣排行老二,前有一个姐姐,后有一个弟弟。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她的父母赋予了她一个使命,要招来一个弟弟,招娣做到了。

70岁的招娣和20多岁时的招娣。陆宸 供图

奶奶的童年过得还算富裕,她的父亲在镇上营业了一家柴米油盐杂货铺,盈利不错。父亲是一个有善心的人,如果在街上看到了乞丐或者没钱吃饭的穷人都会施舍一口粮食吃,在镇上颇具名声。童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奶奶也是一个有善心的人。退休后,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她热衷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希望自己的后代都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奶奶曾代表工作的单位上海第九棉纺织厂参观北京天安门。

奶奶在天安门参观游览。

在战乱时期,奶奶一家离开了老家盐城,举家搬到了上海定居,生活也不如从前富裕。为了贴补家用,奶奶和她的姐姐一起到了上海第九棉纺织厂工作,这是当时在上海女性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棉纺织厂养活了两代上海女人。招娣的人生两大任务,除了出生后尽快招来一个弟弟,成年后还要赚钱照顾不愿意工作的弟弟。纺织女工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上班时间经常翻三班,她们一般要连做6个早班(含一个晚早班)、6个中班、7个夜班,有时一个月也会遇到做两个轮次的夜班,就要做十几个夜班。除了工作外,还有家庭要兼顾,那时奶奶已经与我的爷爷结婚,共生育了三个儿女,在当时想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奶奶曾对我讲述过在解放前她的故事,在今天职场中女性的一些请假权,当时纺织女工想请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更别提病假、孕假、哺乳假,并且工资并不高。当时同样是工人的爷爷,在上海机床厂工作,工资就比纺织厂的女工高出不少,福利也更好一些。

1988 年, 上海爆发了一场特大公共卫生事件——毛蚶被污染,导致爆发了甲型肝炎,奶奶也患上了此病。纺织厂的工作环境非常拥挤,工人们在工作时并不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隔离问题,因此甲肝也就在上海纺织厂迅速流行。据奶奶的回忆,这场疫情来得速度非常迅猛,当年的医保制度也没有今天完善,本身在纺织厂的工资就不多,医院里更是人满为患,好在街坊邻居有一颗善良的心,没有避嫌照顾了她直到恢复。

单人照拼接起也是全家福。

九十年代末,上海的纺织厂面临着破产问题,上棉九厂一样,许多纺织女工不得不下岗再就业。我曾经问过奶奶对纺织厂有感情吗?奶奶回答:讲不清楚。确实,刚到上海,纺织厂给了许多人一个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机会,但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许多从纺织厂退下来的工人都有一些职业病,如鼻炎、耳鸣等疾病。纺织厂在上海不能继续下去也是大势所趋,之前行业兴旺是依仗黄浦江的运输优势,但是从成本来看,上海不是棉花的原产地,销售也需要运出去。现在大部分棉纺厂都在棉花的原产区,节省了运输的费用。这个让纺织工人们下岗调整是合理的,但过程必定也是很痛苦的。

现在,曾经沿着黄浦江畔建造着的纺织厂们,有的变成了艺术园区,还有的建造了上海纺织博物馆,保留了当时厂里的各种大型设备,也给上海无数的纺织女工们一个回忆曾经工作经历的机会。

指导教师:沈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摄影系主任

【后记】

2021年的春节,因新冠疫情,政府号召大家尽可能就地过年。我们对家的思念,却只增不减。澎湃新闻/视界征集家庭相册中的老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背后难忘的故事。对于老照片的凝望,像是对于自我乃至整个家族过往的一次审视,与过去的点滴联通,那些故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我们曾经存在过的佐证。给予我们短暂的慰藉,也提供这一年继续前行的电力。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故事,也承载着生动的年代记忆,愿以此著一本时代的家庭相册。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