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本本”让这些地方的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2021-01-20 16:18
未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刚刚过去的2020年,各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结出累累硕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自然资源部于5月、11月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两个文件,专项部署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各地按照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集中攻坚,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既定任务。

安徽省金寨县全军乡全军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吃下‘定心丸’ 心里真踏实”

六安市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车开进安置房小区。

三九时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易地扶贫搬迁城北乡北三十铺安置点沐浴着冬日暖阳。2016年从1公里外老淠河边搬迁到这里的村民张家山回忆,一家四口从此住上了国家盖的新房,享受着市民一样的生活待遇,一年就甩掉了贫困帽。

“现在又有了这个红本本,就像吃下‘定心丸’,心里真踏实!”过上小康生活的张家山拿着到手不久的不动产权证书,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安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涉及9个市、28个县(市、区)的84534人,需要办理不动产登记26775宗。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集中攻坚,目前相关不动产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

高位部署,全力推动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动产权证书不到手,很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心里始终不踏实。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急群众之所急,要求各地下硬功、出实招、解难题,解除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批示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服务、特事特办,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给搬迁群众一颗‘定心丸’”。省长李国英要求,“逐户盘点、主动服务、特事特办,尽快完善安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护搬迁群众权益”。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20年12月1日、14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两次召开调度会,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对手续完善的,今年底前完成登记发证;对手续不完善的,尽快完善手续,同时启动不动产登记办理程序;对短期内难以完善手续的,由市、县政府制定工作方案,作出承诺后办理不动产登记。

此前,安徽省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制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问题清单明细表》,进一步强调要抓紧抓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要求把不动产权证书尽快发到群众手中。

分类施策,集中攻坚

全面摸查后掌握底数,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为此,安徽省厅主动与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加强对接,了解掌握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住房和分布地区等情况,并将对接数据分发到相关市、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据此进一步全面梳理排查,掌握更真实准确的数据,并对已登记发证和未登记发证的情况登记造册,对后者做到问题清、情况明。

在具体工作中,安徽根据问题清单分类施策:对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尚未完成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的,督促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向当地市、县(市、区)政府汇报,提请政府统筹协调,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对分散安置户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后未主动申请登记的,加大政策宣传,督促各地登记机构,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帮助安置户加快申请登记;对于分散安置户被安置到其他村民集体,原宅基地未收回,新宅基地住房无法进行登记的,将分散安置住房纳入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中予以解决;对符合办证要求的安置户,特事特办,设置“绿色通道”,统一组织,集中办理登记。

进入集中攻坚期,安徽建立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自然资源、移民、住建、税务等部门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建立“一周一调度”和“一周一汇报”制度,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通报。同时,先后3次召开调度会及推进会,相关各市对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确保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

压实责任,主动服务

安徽还建立“市负总责、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履行主体责任,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乡镇和村委会主动靠前,积极配合,确保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

与此同时,各地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指导,进一步压实自然资源、发改、扶贫、住建、税务等部门工作责任,加强协作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调度和汇报制度,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将推进情况以及困难和问题向本级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汇报,各级政府及时将进展情况通报各相关部门,并组织召开调度会对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精准指导,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推进。

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还对照工作职责,进一步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最大限度加快登记发证进度。同时,下沉到安置点集中办理业务,对行动不便的安置户上门服务。对分散安置户,通过宣传、上门服务等,分时段、分乡镇、分批次办证,高效有序地将不动产权证书发放至安置户手中。

(首席记者 洪曙光 通讯员 徐国平)

点亮“安居梦” 托起“幸福感”

册亨县城安置点群众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2020年12月22日一早,记者走进贵州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小区——“幸福小区”,看到一栋栋青灰色的楼房与满眼滴翠的绿化交相掩映,小广场里热闹异常,迁出大山的小区居民正在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搬迁户李大爷开心地说:“太激动了,我在县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了,真像是在做梦啊!”

幸福的故事,也在桐梓县上演。2020年12月18日,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书首发仪式在楚米镇马元岩社区举行,10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领到不动产权证书,红红的“大本子”给居民们的“幸福宅”增添了最安心的保障。

在不动产登记人的努力下,一幅幅“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多彩贵州大地上徐徐展开。回首往昔,贵州省曾面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全国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后续扶持工作任务最艰巨,相关不动产登记困难重重的局面。

这一切,随着异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工作向纵深推进而破解。

2020年9月29日,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会议明确要求,时间紧、任务重,事关搬迁群众利益,要迅速领会精神,马上开展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贵州各地按照要求,对手续完善的,抓紧登记发证;手续不完善的,抓紧完善手续;短期内难以完善手续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开展工作。为此,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在调研上下功夫,先后开展两次大范围省内深入调研和1次省外调研,基本摸清了发证情况,掌握了各地面临的实际困难,充分吸纳了各部门意见和建议,为省政府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关于做好贵州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别用地性质、安置方式,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妥善解决搬迁安置住房登记的难点问题。

除了“贴省情”的政策,贵州还力求工作细则上“可操控”。2020年10月,贵州印发相关工作细则,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对安置住房进行分类台账管理,细化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安置住房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收件标准,规定了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制定了统一的搬迁对象资格确认函,确定了具体时间表。

为实现安置住房高效登记、应登尽登,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全省统一平台的优势,在路径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在服务举措上坚持便民利民。

2020年12月21日,在江口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以联合会审的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录入。据了解,由于采用分班分批录入和“不熄灯”的工作方式,审核工作推进迅速。

江口只是这场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短短百日之内,贵州各地通过靠前服务“提实效”、审查办理“亮绿灯”、借力乘风“大数据”,取得了攻坚战的丰硕成果。据统计,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20年12月30日,贵州已经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办理不动产权证书36万本,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记者 游明华 通讯员 蔡青 赵旭婉婷)

建好安置房 办好“红本本”

汩罗市桃花安置区居民喜获“红本本”。

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罗洞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23栋清一色的二层小洋楼规则排列在山脚下,紫红、淡黄、乳白等颜色交错的墙面、浅蓝色的坡瓦交相辉映。

在湖南另一国家级贫困县宜章县,母老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黄昌珍拿着不动产权证书,满怀喜悦:“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帮我建好了房子,又给我办好了‘红本本’。有了这个证,心里更踏实了!”

近年来,湖南自然资源系统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通过问题分类处理、登记颁发证书、巡查全面覆盖“三个到位”,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属,找到满满的幸福感。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建档立卡搬迁户共688519人,安置住房共187813套,已登记发证175262套,占比93.32%。

按照安排,湖南各地采取自下而上方式,逐安置点、逐搬迁户开展“拉网式、过筛子”的排查,全面摸清问题底数,健全问题台账清单,逐县区分类提出指导意见,逐问题分类进行整改补短,对用地、规划、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要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对接相关部门,统一完善相关手续,依法依规办理登记。新邵县、桑植县等地召开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推进会,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强化部门协作、主动服务,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办理易地搬迁安置户的不动产登记工作。

为了便利搬迁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株洲、郴州等地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部分市县按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的要求,统一组织,集中分类办理,即时审批,并免收不动产登记费用。汉寿县、平江县自然资源部门则按项目、按村组组织搬迁户集中申请、批量受理登记,按时完成登记任务。汨罗市还安排专人上户指导,准备各项资料,通过多测合一、数据共享、提前介入、部门联办等举措,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户“交房即交证”。

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东市村山多路险,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房屋坐落在不同的自然村落里,湖南省第一测绘院的测量员驱车翻山越岭,一栋一栋房子给群众测量。村民们感慨,政府为我们盖房子,还到家里提供办证服务,现在政策真是好!

2020年,湖南省厅组织完成了1∶2000农村宅基地工作底图制作。此后,湖南已将易地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纳入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统筹安排,各地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宅基地和农房地籍调查工作,同步对接地方扶贫办,统筹做好安置住房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工作。

根据国家要求,湖南还开展了对易地扶贫搬迁分期分批的“拉网式全覆盖”大巡查,实地对2016年以来已搬迁对象进行逐户自查,不漏一个安置点、一个搬迁户。边查边改的方式,确保了工作力度不弱化、政策执行不走偏,有力保障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完成。

(记者 彭小云 通讯员 雷军)

应登尽登,不留“尾巴”

方黎明

凭借下半年尤其年底的集中攻坚,各地基本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第一阶段的目标,其中主要是为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大批搬迁群众拿到了“红本本”、吃下了“定心丸”。

按照自然资源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要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从各地的情况看,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手续不完善的安置住房的登记发证,难度更大,任务更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各地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坚定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的初心,咬紧牙关不松懈,就可以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具体而言,要按照《意见》明确的,对手续不完善的安置住房,尽快完善手续,同时启动不动产登记办理程序;对于短期内难以完善手续的安置住房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工作方案,作出承诺后,办理不动产登记。

实践中,各地可以学习借鉴安徽、湖南、贵州、新疆、山西等已经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地方的做法,如建立问题清单明细表、统筹部署工作等;也可以利用此前工作积累的经验,如建立台账、分类解决问题等。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和完成。

行百里者半九十。正是因为第二阶段任务更难更艰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推动完成。也正是因为第一阶段集中攻坚的成果,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不留“尾巴”,帮助全体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原标题:《“红本本”让这些地方的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