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2021年体育工作会议: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祁东
2021-01-19 16:17
来源:澎湃新闻

1月1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2021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全市体育工作情况,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讲话,并为本市获得2020年度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的单位及个人代表颁奖。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

会上,陈群副市长表示,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困难和挑战,全市体育系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事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既定目标任务,展现了体育人的精神和担当,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顺利举办了一批振奋人心的重大赛事,点燃了市民热情,激发了全社会推进复工复产的动力活力。

对于2021年的上海体育工作,陈群副市长指出:一是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立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对标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打造体育服务新体系;对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落实体育发展新举措。

二是要找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今年体育改革发展工作。

慎始如终、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做好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的备战参赛工作,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体教融合,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

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深化体育改革,持续增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继续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构建管办分离、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模式;推进依法治体,保障好公益性体育设施、体育产业设施的项目用地,加快推进《上海市体育产业促进条例》等体育立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夯实体育事业发展基础。

徐根宝在大会现场。

2020年,上海体育工作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一手全面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手统筹协调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全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规划任务全面完成,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制度支撑。结合实际印发了体校、训练基地、体育场馆及经营性体育场所等5类场所防控规范和运动队防控规范等12项工作指引。

推进复工复产。印发《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协调推出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先后发布两版疫情防控常态化办赛指引,确保全年安全办赛。做好涉外保障。切实做好国家队归国在沪训练和运动队外训参赛保障。

着力扩大供给,深化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超额完成实事工程。全年共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112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5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96片。累计建成社会足球场364片,超额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积极推进重大设施建设。完成市民体育公园(一期)建设和2021年赛艇世锦赛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浦东足球场建设。

初步完成本市2020年度体育场地统计工作,全市体育场地面积5850.27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409平方米。创新举办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与195家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办赛,吸引社会资金近1.5亿元。全年共举办线下赛事近6300场,线上赛事近800场,参与市民1093万人次。

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全年完成社区体育服务配送5547场,服务市民13万余人次。制作播出“冠军jiao你做运动”“科学健身18法”等居家线上健身指导。

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在全国首推体育消费券配送,在全市500多家定点场馆推行“你运动、我补贴”扶持政策,累计为市民配送消费券近2000万元,约80万人次市民领取消费券,拉动定点场馆直接消费近5000万元。

科学调整应对,竞技体育备战平稳有序。抓好奥全运备战工作。加强备战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运动员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专项工作方案。

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国最高级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共获得了24枚金牌、19枚银牌、30枚铜牌。上海光明男排全华班夺得2019—2020赛季联赛冠军,创造了联赛十六冠伟业。

徐根宝领奖。

科医教助力水平有效提升。制定《2020—2025年上海竞技体育科研中心发展规划》,进行运动全周期管理。坚决筑牢反兴奋剂防线。编制《反兴奋剂知识一本通》,组织培训和拓展教育覆盖8000余人次。

加快融合培养,促进青少年体育转型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制定新时期本市体教融合政策文件,进一步做好“一条龙”项目布局。丰富赛事活动。组织37个项目64个市级青少年最高级别体育赛事,开展43个项目287期周末营、冬夏令营。举办MAGIC 3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打造特色专场、强化赛事服务,吸引了2168支队伍近9000名青少年参赛。

拓宽培养渠道。首次命名62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优化市属二线运动队布局。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为重点的体育产业体系。获评2019年度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家、示范项目3家;杨浦区、徐汇区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强化产业资源配置。2020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沪成功举办。

完成《2019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名录库》,2019年度本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共22385家,同比增长37.4%。2019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80.88亿元,同比增长19.0%;2019年上海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849元,较上年增长10.4%。

深化长三角体育一体化。三省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了《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蓝皮书》等一批合作项目。

安全筹办重大赛事。全年共举办40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成功举办2020上海马拉松、2021年世界赛艇锦标赛测试赛暨全国锦标赛。发布2019年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依法治理,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认真谋划编制上海体育“十四五”专项规划,开展立法调研。加强行业监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归集11类电子证照。

制定发布《上海市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强化体育培训市场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协会治理。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体制编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奖励意见》等文件。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和“四史”学习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做好新闻发布、舆情应对、网络安全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各类协会作用,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

奥运冠军王励勤。

2021年是建党百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决战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的冲刺之年。全年将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制定《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年度市政府体育实事项目,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多功能球场80个。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创建一批都市运动中心,打造一批市民健身驿站。加强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支持各类体育场馆向市民公益性开放。办好城市业余联赛等赛事活动。举办“一起上赛场,人人享健康”2021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创办长三角体育节、上海社区运动会,办好建党一百周年健身系列赛事活动。推进线上线下赛事活动融合发展。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等级结构。大力实施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发布2020年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做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推进体医养融合发展。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构建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为不同职业和年龄段人群提供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健康师项目。推动建设体医养融合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二是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升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

决战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创新特殊时期各项目运动队“赛练结合”模式。做好奥运参赛选拔和保障工作,全力提高上海运动员对东京奥运会的国家贡献率。统筹推进全运备战,巩固参赛成绩第一集团地位。创新推动“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发展。推动足篮排“三大球”职业化发展道路,抓紧制定上海“三大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壮大“三大球”青训力量,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加快冰雪运动场所建设和项目推广。坚持科学训练完善科医教保障。打造上海特色的体能训练方案。强化运动队心理健康管理。加快推进上海竞技体育科研中心和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建设。加强运动队训科医一体化复合型团队建设。强化教练员专业化管理,完善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加大年轻教练员培养力度。加强运动队管理和反兴奋剂工作。坚持依法治训、从严治训,不断锤炼运动队训练作风、比赛作风。筑牢反兴奋剂防线,坚持“零容忍”、“零出现”,完善反兴奋剂督查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

探索建立体教融合上海模式。推进制定本市新一轮体教融合实施意见,提升上海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推进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通过创新组织“我的冠军老师”“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打造“金牌体育课”专题节目等,推广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青少年体育社会服务机构星级标准评估制度,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社区体育配送等体育培训活动,推行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鼓励支持更多市级体育项目协会创设业余教练员技术等级。鼓励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探索建立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员、青少年运动防护师、幼儿(亲子)运动指导师等培训及资格认证体系。强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进学校体育“一条龙”项目布局和建设,制定出台“一条龙”课余训练工作相关管理文件,分类制定传统体校办训改革转型的具体实施举措。探索与社会力量共建高水平青少年运动队。整合优化青少年体育选育才平台。加强一二三线衔接,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训练专家智库,提升青少年科学训练水平。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以“推动普及、促进提高、选拔精英”为导向,搭建市区校三级联动、项目丰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会同市教委做好2021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竞赛组织工作以及2021年全国学生运动会参赛组队工作。精心组织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等重点赛事。

四是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升级,激发市场发展新动力。

壮大发展竞赛表演业。完善和优化体育赛事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和扶持方式。推进“上海赛事”认证体系建设。全力办好世界赛艇锦标赛,大力培育“领航上海·赛艇公开赛”“复兴之路·薪火驿传百公里接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放大上海马拉松、上海超级杯、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等传统品牌赛事综合效益。优化产业设施空间布局。发挥徐家汇、五角场、马桥三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五大新城体育产业综合项目布局,推进体育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建成浦东足球场,完成世俱杯上海体育场改造,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自行车馆、国际马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虹口足球场改造、临港帆船帆板基地、徐汇滨江项目、体育宫规划改建等项目的研究、立项和开工。多措并举促进体育消费。打造健身休闲多层次的消费场景,扩大优质全民体育赛事供给,优化观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项目。推进杨浦区、徐汇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节假日和夜间赛事经济、体育经济。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购物、养老、科技、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联合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链企业合作对接。引导建立市级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做大做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体育赛事直转播版权、闲置公共体育场馆等无形资产增值保值。

五是优化管理服务方式,提高体育领域治理水平。

发布实施“1+4+X”体育发展规划体系。贯彻落实《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编制发布《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体育设施、体育产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人才、体育信息化等领域发展规划。巩固深化体育组织和场馆改革成果。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功能。推进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加强体育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上海市体育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规章立法。依法依规开展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预付费消费卡和体育培训市场监管。制定经营性体育设施专业指导人员技能水平评定规则。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持续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推进“随申码”在游泳池等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叠加应用。加快体育人才管理和社会体育领域从业人员信息库建设。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全民健身电子地图功能。加快推进体育标准化工作。增强标准化在体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筹建体育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聚焦体育公共服务,加快体育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定。

六是加强体育交流合作,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体育文化培育力度。大力推广海派体育文化,打造上海体育博物馆等地标性体育文化设施。充分利用上海体育等平台,宣传上海体育成就。不断提高“体荟魔都”等品牌影响力。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体育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上海市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办法,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推进体育高层次人才申报。做好2021年优秀运动员选调、引进、退役安置,以及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等重大赛事总结表彰工作。务实开展体育对外交流。巩固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吸引国内外体育企业总部、功能性体育行业协会、国际体育组织落沪。加快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协作,研究探索长三角地区联合申办顶级国际赛事。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立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体育发展环境。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主持会议,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作《关于2020年度上海市体育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徐汇区政府负责人分别作交流发言。上海市体育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分管领导,市全民健身工作(足球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本市体育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部分协会和体育产业代表以及2020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单位及个人代表与会。

    责任编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