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刘婧:司法的温度 | 2020记者看法院

2021-01-18 17:24
黑龙江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2020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 刘婧

报道感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脚步。一切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可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却从未因疫情而停摆。

这一年人民法院搬到了“云”上。“云庭审”、“云执行”、“云鉴定”……法院门前少了车水马龙,但网络空间里的诉讼服务却是如火如荼。

面对严防疫情蔓延、控制人员流动,限制人员接触的特殊情况,全国各级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号召,充分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依托微信小程序、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让智慧法院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不断更新的司法大数据背后,凝聚的是司法智慧的结晶,更是一份司法的温情,是急人民之所急,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永不打烊的司法服务,是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希望。

11月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几个字,异常醒目。

在实际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全国法院干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对司法为民的践行。身处疫情高危地区不忘“线上”办案、顶风冒雨前往实地勘查涉案证据、不畏旅途遥远依然坚持巡回开庭……信息跃动的屏幕,泥泞中奔波的车辆,深夜里亮起的灯盏,都凝聚着法院干警们一颗颗司法为民的拳拳之心。

这一年,“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建议正式公布,人民法院又开启了新的五年征程。在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大棋局中,人民法院必将携着这一份真挚的为民情怀和不变的法治初心,在“十四五”这一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书写好公平正义的新篇章。

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智慧战“疫”“云上审执”显身手

——人民法院疫情期间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开展审判执行工作综述

图为2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的摇珠选定工作的现场。资料图片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凝聚法治力量,为战“疫”护航,人民法院勇立抗疫前线,责无旁贷。

疫情期间,人民法院门前少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网络空间里却是如火如荼。面对严防疫情蔓延、控制人员流动,避免人员接触的特殊情况,各级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号召,充分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让智慧法院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据统计,2020年2月3日到3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网上立案70.6万件,网上缴费59.9万次,网上开庭15万件,进行网上证据交换20.1万次,电子送达245.3万次,网上调解30.2万件。“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成为人民法院工作新常态,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务。

“指尖”立案 随时随地发申请,24小时“不打烊”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各地法院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线上立案成为“新潮网红”。

引导群众进行网上立案,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立案,既保障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益,又可以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遏制疫情蔓延。

最高人民法院于2月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法院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诉讼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广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各地法院积极响应,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的相关司法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推广网上立案,运用“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保全”等功能模块,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一站式完成立案,通过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在线诉讼活动规范有序,切实保障审判质量效率。

多地法院实行网上立案系统24小时不打烊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网上立案工作,在材料审核过程中,对于材料不齐全、属地不清等情况,工作人员均及时一一致电申请人,告知审核情况并加以指导。

为推进网上立案服务工作,提高立案审核率,缩短等待时间,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各地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优化网上立案、手机APP立案、微信小程序立案等多种线上立案渠道,不断优化使用体验,提升审核效率,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

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跨域立案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化司法改革,为身处不同地域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诉讼服务。

2月13日,一位家乡在辽宁省灯塔市的当事人因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着急立案又不能马上回大连,请求法院帮助。

为解决当事人的现实困难,灯塔法院和大连开发区法院迅速联动,灯塔法院跨域立案工作人员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录入完整的案件信息,拍照上传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发送至大连开发区法院,完成跨域立案申请。大连开发区法院审核通过立案,并从网上发送立案通知书。从代为核对材料至送达立案通知书,全程仅用了15分钟。疫情期间如此快速便捷地完成跨域立案,当事人由衷为两地法院高效便民的立案服务点赞。

“云端”审判 疫情阻碍难出行,诉讼服务“不停摆”

“谢谢法官,让我也赶了回潮流。”远程开庭结束后,姜大妈在微信中对郭法官说。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远程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年逾六旬的姜大妈是该案的原告。在立案庭郭法官的细心帮助下,姜大妈通过手机小程序成功“出庭”。

除了佩戴口罩的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外,原、被告席上空无一人。合议庭成员、原告、被告三方的高清影像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电脑屏幕上。

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在各地法院不断上演。为避免当事人出行风险,降低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维护好疫情防控期间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地法院将线下的诉讼转向“线上”,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轻松追赶“云”潮流。

2019年3月,中国12个省(区、市)开展了“移动微法院”试点,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电子诉讼平台,将部分诉讼环节迁移到手机移动端办理。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用户达116万人,注册律师7.32万人,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2020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功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平台就两起案件进行远程视频询问,为进一步推广在线诉讼作出了示范。

在各地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线上审判实践的时候,一份特殊的庭审规范引发了一众法官的热议。

2月2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试行)》,对线上诉讼的身份认证和账号使用、证人出庭方式、异步庭审方式、庭审笔录、庭审公开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甫一发布,就吸引了广泛关注。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说,这一在线庭审规范是通过13509次、总时长7792小时的在线庭审积累形成的,就是为分享深化互联网司法实践得来的经验,给在疫情中开展在线庭审的其他法院提供参考。

得益于数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云审判”成为法院工作的新常态,智慧法院建设在应对这次疫情危机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智慧”执行 使命必达“云”推进,高效执行“不打折”

“现在宣布物证鉴定类第一个标的的情况……”2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十一法庭内,主持人现场宣布2020年第三期摇珠选定受托机构结果。

这是疫情期间,广州中院首次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的摇珠选定工作的现场。通过数字法庭内的多个摄像头,运用远近景、多角度的镜头结合,确保摇珠过程清晰可见,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代表、案件当事人、社会公众共2451人实时在线观看、在线参与了此次摇珠过程。

受疫情影响,线下执行活动受限,人民法院以网络端为主阵地,全面运用网络查控,积极推进查人找物;积极推进网络拍卖,大力促进财产变现;大力加强信用惩戒,督促积极履行义务;充分协调委托受找,内外联动提高效率;有序收发执行案款,真金白银兑现承诺,确保疫情期间执行力度“不打折”。

2月3日,北京法院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合作共建全市首个“机动车专线查封系统”,推动机动车查控工作从“面对面”到“网对网”的转变,在有效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同时,强化了涉案机动车查、续、解封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该系统2月份已完成全市法院285次车辆查、续、解封操作,并协助外省市法院完成相关操作65次,确保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高效兑现。

这只是在北京法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执行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月份,北京全市法院依法办结各类执行案件2250件,线上谈话累计1857人次,线上采取执行措施累计9491次。

受疫情影响,异地执行困难,全国法院广泛运用执行指挥平台事项委托系统,积极开展异地委托执行,截至3月16日,全国法院共进行事项委托13.27万件,一大批案件得到执行。

疫情当前,执行人与当事人“不见面”,但执行工作“不打烊”。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化解疫情期间执行问题,大开智慧法院方便之门,依托信息技术做到执行进度不减缓,公正司法不中断,以优质司法服务赢得了当事人好评。

战鼓催征马蹄疾。疫情期间,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保障疫情期间司法服务“不打烊”“不掉线”,用智慧和专业守护山河无恙,让人民群众在公正、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中迎接春天。(来源:2020年2月12日 人民法院报)

02

代表作品

是改革的热土,也是成长的摇篮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两个陈列柜上,一沓沓政治学习材料摆放整齐,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微信公众号文摘季刊《微宣》和代表联络专刊《走访日志》摆在显眼的位置。阳光从窗棂射进来,映照得满室华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字格外耀眼。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的党员活动室。“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屏幕上播放的是六巡自己制作的MV《我和我的祖国》;荣誉墙上,一个个奖项彰显着法庭成长的印记;墙壁上的一张张照片、一面面锦旗,更记录着第六巡回法庭这支队伍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第六巡回法庭下辖幅员辽阔的西北地区,要想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充分发挥巡回法庭职能作用,深耕司法改革试验田,惟有依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巡回“铁军”。

为了建设这支“铁军”,第六巡回法庭紧紧围绕周强院长提出的“努力把巡回法庭建设成为锻炼培养队伍的重要基地”目标,紧密结合法庭工作实际和人员特点,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充分发挥巡回法庭职能作用提供坚实保障。

党建引领,砥砺初心,在对标看齐中坚定理想信念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2019年第六巡回法庭迎来了第二期人员轮换,最高人民法院时任副院长,第六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二级大法官张述元带领新一批主审法官庄严宣誓。交接大会上,张述元强调“第六巡回法庭要一以贯之坚持政治建庭、为民司法,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人民司法红色基因,落实党建统领,不忘初心使命,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巡回‘铁军’,让人民群众在巡回审判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巡回法庭的队伍组成除了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选派,还有长期借调、短期跟案进修和聘用人员等,如何在复杂的干部构成背景下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六巡回法庭分党组确立的六巡工作思路第一条就是“以党建为统领,分党组举旗定向、党支部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

树高千尺,要深根于沃土;信念坚定,要固牢于思想。抓党建带队建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第六巡回法庭始终把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队伍建设的“强根铸魂”工程。六巡审判第二党小组组长邹军红对此深有体会:“来到六巡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非常重视党建,尤其思想政治学习这块抓得非常紧、很有特色。”打开六巡微信公众号“微宣讲”栏目,《全面认识“两个坚持”的重要内涵》《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教育与启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四层解读》等一篇篇文章映入眼帘。党支部组织委员、六巡综合办主任马渊杰介绍说:“这些都是六巡干警原创思想政治文章,每篇篇幅不长,围绕一个主题把中央精神学深悟透,适合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宝塔山下重温入党誓词、在“七大”会址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举办党建文化大讲堂……从富平到照金,从庆阳到延安,大家上了一堂堂体验式党课,开展了一次次“党课大家讲”活动,西北的红色热土上留下了六巡党员干警们的足迹。这些活动中,令综合办文员王媛感受最深的是六巡“三会一课”以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研讨交流:“虽然我不是党员,但六巡要求思想政治学习全覆盖。老师们每次的交流发言对我来说都受益匪浅。”今年,她正式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

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第六巡回法庭还要求向先进典型、向身边的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审判团队利用巡回审判的机会,“点对点”走访全国人大代表。在报告法院工作的同时,把“雷锋车队”发起人徐涛、“治沙英雄”石光银、“希望长在泥土里”的农民作家马慧娟、“淬炼匠心”的宁启水等代表们的故事以走访日志的形式带回来,激励更多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审法官任雪峰感叹道:“过去觉得自己办案也挺辛苦的,巡回有机会让我走进基层、走近代表,听了他们的故事,觉得自己还有差距,每个代表的故事都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党建引领全覆盖,不仅在于思想政治学习的全覆盖,更在于党组织作用的全覆盖。“所谓党建引领,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就要在疫情防控、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中冲在最前面,在评优评先时就是要把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六巡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何莉在党员大会上多次强调。

疫情危机时,党员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采购防护物资,风雨无阻坚守值勤岗位,为法庭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审判工作中,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引领各团队比学赶超,让第六巡回法庭的结案率持续位列全院首位;日常生活里,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支委、党小组长与其他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经常性谈心谈话,不论是思想引导还是批评提醒,真正让大家感受到党员在身边、组织在身边……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党员干部以言传、以身践,不仅淬炼了自己,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成为激励整支队伍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改革的试验田中建功立业

抓队伍建设,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

第六巡回法庭充分运用巡回法庭工作机制的独特性,积极调动各类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坚持在审判实践中培养人,在巡回岗位上锻炼人,将法庭打造成各类干部政治素质历练、思想成长淬炼、作风技能磨炼的宝贵平台。“带队伍首先要信任大家,把干警所有的活力激发出来,以事业责任激励人,大家同心协力向前走。”何莉感慨地说。

审判团队是巡回法庭的基本细胞,而主审法官又是审判团队的“主心骨”。六巡的主审法官不仅要办案,还要完成司法调研、对下指导、代表联络、庭审进校等多重任务,实现“一巡多效”,没有一支好的团队是不行的,必须扛起团队管理的主体责任。庭长张述元多次强调:“做强做优审判团队这个细胞,是巡回法庭管理的关键。”主审法官陈纪忠认为:“团队似家庭,同志如手足。要管理好小团队,首先要了解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切实需求是什么,以心换心,才能拧成一股绳。”陈纪忠团队中有名书记员经常迟到,对工作也不上心,陈纪忠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悉心指导他的工作,经常关心他的生活,真心关心他的前途,在疫情最紧要、人员最紧张的时候这名书记员一个人承担了原本四名书记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升,现在大家看到这名书记员都调侃他“仿佛脱胎换骨了一样”。

主审法官欧海燕带领的团队笃行“快乐向上”的理念,讲究工作中团队协同,生活中亲密无间。欧海燕是武汉人,春节返乡后疫情暴发,她滞留在武汉无法返回西安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欧海燕一方面主动申请担任社区党员防疫志愿者负责协助体温检测,另一方面通过远程办公等方式推进工作。“因为我们团队之前非常有默契,各环节都分工明确。这让我非常有自信。”欧海燕说:“即使我人不在,通过远程通迅,我们团队依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欧海燕团队的书记员陈璐很喜欢整个团队的氛围,她说:“我能有机会向这些优秀的法官请教,是我在巡回法庭工作最宝贵的财富。”在书记员的考核评比中,陈璐一直名列前茅。“六巡审判管理小组会把庭审记录、送达、归档、文书质量等节点绩效在书记员中排序,考评机制公开透明,不搞大锅饭,去年庭里还利用六巡集体嘉奖的部分奖金评选聘用人员中的岗位能手,也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工作。”

除了长期借调干部外,六巡建立健全跟案进修法官制度,不仅减轻巡回法庭案多人少压力,更重要的也是通过“传帮带”方式让巡回区法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理念、裁判思路和工作方法,促进提高巡回区司法水平。为了打消跟案进修干部被原单位边缘化的顾虑,六巡庭领导亲自与他们所在单位沟通,以表扬信等各种方式尽力消除他们后顾之忧。来自新疆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贺双龙表示:“第六巡回法庭这样的机制畅通了与自己原单位的交流,让原单位了解了我们在巡回法庭的学习、工作情况。巡回法庭对我们来说,是更新理念、重塑观点、改进方法、积累经验的全面提升。我们将学到的先进经验带回原单位,这其实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严管厚爱,促廉扶正,在巡回法庭大家庭中勠力同心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

第六巡回法庭分党组始终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庭,花气力构建党组织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庭领导全面管理、团队部门自主管理、综合办横向管理“四结合”管理模式,汇聚监督管理合力。主审法官刘小飞来到第六巡回法庭的第一件事就是细化团队每个岗位职责、完善团队工作制度、梳理每个节点的风险隐患,“这样做既能提升审判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最大程度降低出问题的风险,做起工作来才安心。”刘小飞说。

针对巡回干警远离家庭、远离本部,自由时间多、有效监督少的实际情况,第六巡回法庭坚持“事无巨细、业无内外、时无工闲、一管到底”,制定《第六巡回法庭“九个严守”》,重点加强对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要求我们平时不接受下级法院私下宴请,不与律师、同学、老乡进行不正当交往,建立‘物理隔离’,这其实也是对我们法官的保护。”第六巡回法庭副庭长骆电说。

只管理不服务,干警就有怨言,队伍就是一团乱麻;只服务不管理,组织就会涣散,队伍就是一盘散沙。第六巡回法庭努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管理与培养、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分党组认为,这些结合的前提条件是:了解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个人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解决每一个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院借调到第六巡回法庭从事诉服接访工作的汪晓兰感慨地说:“第六巡回法庭没有把我当外人,是关心我们事业和生活的贴心人。我借调期间,庭里帮助我把老家的父母接到西安,使得我能最后在父亲床前尽孝,这使我终生难忘。”两年来,巡回法庭干警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有的疾病缠身但从未耽误过一件案件的办理,有的家中父母身患绝症无法回家照料,有的小孩不能带在身边经常周末自费奔波于高铁线上,有的全家跟着来巡回,有的干警抗疫期间几个月无法回京与家人团聚……“说真的,没有一点奉献精神还真不行。其实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的事业在这里,我们的平台在这里,我认为六巡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党支部青年委员、法官助理任少鹏说。

时光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勤值历。两年的巡回期即将结束,但巡回法庭的使命与责任仍将继续,需要一期又一期的巡回干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十四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时。六巡人任重而道远,必将筚路蓝缕、奋勇前行,在巡回法庭这片试验田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来源:2020年12月14日 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刘婧:司法的温度 | 2020记者看法院》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