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别让畸形的加班文化消解了奋斗的意义

澎湃特约评论员 陈禹潜
2021-01-18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下班之后,工作消息你会回吗?随着奇葩说的一场辩论,“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又登上了热搜。

作为“打工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体会:刚刚忙完一天或一周的工作,正想松一口气,清清静静休息一下,微信突然响了,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心脏漏跳一拍,就怕是领导又让加班。遇到这种情况,不想回却又不得不回,是大部分人的写照,毕竟,谁也不敢轻易对领导说不。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网友说:“下班后领导应该自觉不要给员工发消息,而不是让员工纠结要不要回。”这代表了大部分网友的想法。

近段时间,从社会对“内卷”的反思与批判,到“打工人”的自嘲,到吐槽互联网加班文化,再到《我的领导不是人》刷屏朋友圈,类似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频频引起职场人的共鸣。这种广泛的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写道:“技术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推动力量,它迅速构建了一种新的环境。”技术对社会体系影响是天翻地覆的,在互联网环境中,使命必达、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无疑更受创业型企业推崇。在许多公司中,八小时工作制已形同虚设,以加班文化为实质的“弹性工作制”成为普遍模式。

但就像刘擎所说,人是一个作为目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发展的工具,我们要接受社会实际的样子,更要探索“应然”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和劳动者双赢,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必须回到“以人为本”。

在知乎和脉脉上,有众多评估国内互联网企业和外企的工作岗位有什么区别的帖子,总结起来就一点:或许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薪资相对较高,但是一些历史较长、牌子很硬的外企都有更好的企业文化,更以员工为核心。“努力工作,开心生活”,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很多公司长时期存续和传承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人为本、重视劳动者保护,当然不能指望企业“良心发现”。劳动保障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要负起责来,尽快出台真正有力的政策,约谈犯规严重的相关企业,才能切实推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奋斗是年轻的底色,但不能让畸形的加班文化消解了奋斗的意义。该干活时就干活,该休息时就休息,休息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真正以人为本,才能让职场人“打工人”持续健康地奔跑。

    责任编辑:甘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