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庄浪高抬——陇上艺术奇葩

2021-01-12 22:48
甘肃

以下文章来源于庄浪发布 ,作者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庄浪发布

关山美景·风光怡人·旅游胜地·养生庄浪。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庄浪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述庄浪故事,传播庄浪声音,展示庄浪形象。美丽庄浪欢迎您!

在闻名遐迩的梯田王国,庄浪高抬独领风骚、堪称“陇上一绝”。庄浪人装高抬,演社火,演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演出了庄浪人独有的精神传统和人文风格。庄浪高抬不仅是民俗文化现象,更是黄土高原上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奇葩,是庄浪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2008年,庄浪高抬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庄浪高抬属岁时节令习俗的传统娱乐活动,原本是民间社火的一种,最早来源于古代先秦时期的傩戏,人们聚集在神庙,装扮成各路神仙,在音乐扮奏中表演,后来傩戏走出神庙,串街走巷,因观众太多,看不清楚,就出现了高抬。据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由此可见,庄浪高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三打白骨精

观音赐福

从古至今,每年正月十二为纪念宋代刘沪将军,庄浪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各个乡镇或村子的高抬汇集在水洛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仪式。仪式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场面十分壮观,祭奠后,高抬表演队按照固定好的路线串街行社。经过精心装扮的剧中人,巧妙而牢固地附在高抬上,飘飘然凌空展现,惟妙惟肖,大有从天而降之势,有的如“飞燕凌空”,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像“白鹤亮翅”,其妙、其高、其险岌岌可危,惊心动魄。当高抬遇到电线树木等障碍物时,高抬旁有两人用高杆彩条制作的架拐,为高抬开路护驾。

长河漫漫,古韵今风。高抬源于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庄浪人民在原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表演形式由人抬架子改成马车、拖拉机、汽车;内容上也出现科教兴国、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这种创新精神,让庄浪高抬融生活、艺术于一体,富有现代质朴、粗犷热烈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底蕴,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演绎成了陇原文化艺苑的奇葩瑰宝。

民俗文化艺术奇葩

高抬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艺人们利用力学原理,根据所扮故事情节,精心设计,用木椽扎绑,或用钢筋、钢管焊接成高低不等的骨架,然后,取一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中的凝固情节,用彩条、绸布扎造山水、花木、禽兽或器物,巧装掩饰,伪装铁柱,使整个造型不漏半点破绽。扎绑装扮角色的儿童,执道具亮相,或挥动衣袖,或刀光剑影,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觉上方人物似乎悬在空中,用夸张的手法在对称中求稳定,以奇险而制胜。

风调雨顺

从艺术的角度看,庄浪高抬不仅是一个民俗文化现象,更是黄土高原上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奇葩,是庄浪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它以精细的制作,复杂的结构,堪称一门集戏剧,铁木工艺,花卉制作工艺,力学工艺,装饰工艺为一体的空中造型艺术,讲究构思精巧,装饰不露痕迹,造型栩栩如生。

锣鼓是高抬的灵魂,犹如饭食之盐,高抬的表演还得有鼓乐伴奏。演出时,鼓乐前导,观者惊喜万分,翘首叹绝,而难解其中之奥秘。

高抬演出时间大多集中在春节农闲,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看,表演内容多是戏剧里折子戏的某个场景,多为《水漫金山》、《盗草》、《哪吒闹海》、《劈山救母》、《嫦娥奔月》等等。高抬装扮,要求非常严格,服装要崭新合体,色彩要鲜艳强烈,人物化装干净、俊美、扎绑周正、平稳,高抬演员一般选择体格健康、年龄小、长相好、身段苗条的男女小孩,他们虽然不唱,但经过玄妙设计,精心化装,有无声胜有声之效,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过去耍社火完全是群众自发的行动,村里虽有购买的“社火箱子”,但耍高抬用的道具服装大多数用物都要向民众借用。每到过年逢节,村里要耍社火装高抬了,新媳妇的绸缎嫁衣,老太婆的绣花被面,老大爷的龙头拐杖,小商贩的彩色布料,大户人家的骡马车辆,都乐意慷慨借出。很普通的东西,在艺人们一番精心的装饰下,各式各样的高抬依势而起,展示着艺人们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

政策扶持传承保护

近年,庄浪民间原汁原味的高抬日渐减少,一些制作高抬的优秀民间艺人也因年事渐高而逐渐退出了艺术的舞台。高抬的制作出现了人员上的断层,一些民间高抬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继承、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为了保护高抬这一民族文化遗产。2005年,平凉市建立了全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提出对庄浪高抬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利用。

庄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庄浪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庄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普查方案,普查民间文化传承人(艺人),对庄浪高抬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确认、登记、建档,建立了庄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为高抬继承者发放津贴资助,鼓励他们把高抬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把农历正月十二定为“庄浪艺术节”,每年一届,组织各乡镇、各村社的高抬进城展演、评奖,并重点奖励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抬。迄今为止,共举办十三届,上演高抬800多架。

蝶念花

文化产业硕果累累

“庄浪艺术节”给庄浪社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让庄浪高抬得以传承和保护,逐步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每到年末岁初,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提前邀请民间专门制作社火的艺人为本单位制作社火,并根据社火的艺术精致程度和制作情况,为这些艺人支付工钱。水洛镇农民王积家就是这样一位社火艺人,由于他制作的社火构思新颖,设计独特,得到了艺术节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大饱城乡百姓的眼福,深受制作单位的青睐。春节期间,他承包了庄浪县直单位的几家社火,仅此一项收入上万元。同时他还被邀请到平凉、等地制作社火,甚至跨省到隆德、张川等地。像王积家一样的社火艺人在庄浪还有100多人。

刘海洒金钱

庄浪高抬以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的独特创造性,代表庄浪民间社火的最高艺术成就,在陇上闻名遐迩。1993年5月,庄浪高抬队应邀参加第二届平凉崆峒旅游节开幕式表演,被评为一等奖;1992年的全市春节文艺汇演和1994年第三届崆峒旅游节暨宝中铁路通车典礼文艺演出中均获一等奖;2003年,庄浪高抬被定为全市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之一;2004年,庄浪社火被正式定为全市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2008年,庄浪高抬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杨家将

庄浪人装高抬,演社火,演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演出了庄浪人独有的精神传统和人文风格。

庄浪高抬犹如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盛开在陇原大地上,绽放着耀眼夺目、永久不衰的光芒。

来源:庄浪发布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非遗】庄浪高抬——陇上艺术奇葩》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