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爬爬村”,他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

2021-01-09 17:30
北京

法大筑梦人·任刚强

他主动请缨来到贫困村

他为“爬爬村”修路跑坏了鞋

他是村民口中的“实干家”

他是“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

……

人物简介

任刚强,201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选调到四川省广元市委组织部,现任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党委副书记,龙池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任刚强见证并参与了龙池村老百姓所说的“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变化”,从“走笔纸上”的大学生蜕变为“体察民心”的村干部,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他的扶贫故事也被乡村振兴纪实节目《不负青春不负村(第三季)》记录。

为了“爬爬村”,

他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我们采访任刚强时,他正赶上难得的假期。“我们孩子从出生以来还没回过老家,我们带他回来看看。”任刚强的话语里是疲惫之余淡淡的乡愁。

2017年7月,任刚强初到广元市委组织部,从校门到机关,主要在组织一科从事农村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帮扶力量(包括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一年,他便主动请缨担任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龙池村第一书记,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深度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时代实践之中。2018年12月,他挂职利州区三堆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思想和社会事业(科教文卫等,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一名乡镇干部。

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腹地,历史上是古蜀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大山大河、群山连绵的地理特点恰如李白《蜀道难》诗中的“百步九折萦岩峦”、“飞湍瀑流争喧豗”……龙池村位于广元西北方向,大山陡起陡落,峡谷幽深曲折,地形和发展都封闭如“世外桃源”,2015年才有了第一条通村水泥路。脱贫攻坚,给予了龙池村千年难遇的发展机遇,短短5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19年底,龙池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近9000元,远超贫困基准线;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同比增长近5倍。如今任刚强的脱贫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正处于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阶段。

任刚强是一个生在北方的山西汉子,硕士毕业后拒绝了大公司的橄榄枝,带着满腔热血和少年意气踏上了这片西南蜀地,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与这片土地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采访中,当谈到龙池村的脱贫攻坚举措时,任刚强对自己的村子如数家珍,发展优势与劣势都了然于胸,丝毫不回避龙池村的短板:“就拿养猪来说,我们是高山地区,运输距离长、困难多,缺少平整土地难以建设大型养殖场,气温低、阳光少,猪的生长速度慢,温差较大猪又容易生病,如果发展普通的生猪养殖业,无论是养殖成本还是运输成本等都会高很多……无法与普通的生猪养殖拼规模优势,只能走高山特色养殖路线来追求高质高附加值。”在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思路指导下,任刚强也不忘科学技术指导,最终探索出了一条“本地特色+科学方法”的产业发展道路。

总体发展思路清晰后,还要有规划来具体落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了提升自身规划能力和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任刚强自学了《城乡规划师》的全部课程,又“线上+线下”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慎重务实地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走访入户和实地观察之后,他发现了龙池村“山大野猪多、糟害庄稼多”的特点,于是“反向思维”思考“龙池村的自然环境适合野猪繁育生长,能否‘变害为宝’饲养野猪带来经济效益”……以此为突破口,任刚强通过网络、畜牧站专家、朋友等渠道了解野猪养殖的可行性,并带领干部和养殖大户走遍了周边两省三地的野猪养殖基地,最终与有着十多年养殖经验的上游牧场合作建立200头规模特种野猪生态养殖基地。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 “有惊无险”的冲击,仍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种野猪养殖是任刚强以“本地特色+科学方法”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的项目之一,他还与省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了尖头鱥生态养殖基地、与省林科院花卉所合作研究开发了腊莲绣球花卉产业等。

要致富先修路

对于龙池这样一个因地形落差大而有“爬爬村”之称的山村,“要致富先修路”似乎是永不降温的热点话题。虽然四年前村里修了第一条水泥路,但这条路坡陡弯急、滑坡落石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行车还是难。为了修通龙池村通往白龙湖的“产业致富路”和出村第二通道,从林权澄清、路线设计、采伐证办理、协调资金、平衡人事、祭山动工、大雨冲毁到最终修通,前后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任刚强拎断了皮包,走坏了皮鞋,凭着那股子“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终于拿下了道路项目。当道路敲定时,一位林业领导握着任刚强的手说:“要不是你这个第一书记一直坚持,我们早就放弃修这条路了。”为了充分掌握道路情况,整整三个月,五十公里,任刚强爬山沟、钻树林,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摸清这条路哪里要拐弯,哪里要延长……

从扶贫之路到振兴之路,任刚强始终坚信,应当一步一个脚印。唯有先把路修好,将信号开通——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能为龙池村的振兴打好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条路,龙池村的餐饮扶贫、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才得以发展,才能紧随时代步伐探索康养旅游业。如今,两户产业大户已经自己投资200多万修建了两处农家乐。

过去的苦日子

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任刚强笑着向我们描述初入龙池村的情形。刚开始驻村的生活非常难熬,独自一个人住在村委会卫生室,在潮湿的病床与药味熏得人肚子疼的药房之间搬来搬去,还是“无所适从”,夜里总睡不好觉……当时村里还没安装路灯,山里的夜晚特别黑特别静,深夜一个人在村委会加班时,突然的鸟鸣或狗吠会吓得人一身鸡皮疙瘩……“这种时候心里最容易打起退堂鼓”,任刚强坦言,而现如今这些都成为他回忆中有趣的小故事。

在任刚强看来,扶贫工作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便是“如何与群众相互知心”,如果这一点突破不了,工作就无法开展。然而,长期囿于封闭的自然环境,百姓往往对发展没信心,眼界也不开阔。在这种情况下,和村民的交流沟通既至关重要又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刚强在上任的前十个月内几乎没有做任何决策,而是选择实地考察,钻溶洞、下河沟、爬古树,在村子里一家家跑,帮村民解决各种问题。在行动中,他摸清了这个村庄的发展优势,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成为村民口中的“实干家”,摆脱了大学生村官在他们心中“耍娃儿”的刻板印象,在出村通道修建过程中,村民们在让渡林地使用权和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有别于其他村庄的热情与团结。

“任书记,我给你说个事……”从刚驻村以来,村民往往用这句话作为寻求帮助的开头,任刚强也早已习惯为他们解决各个方面的困难,处理大大小小的纠纷矛盾。2019年底快过年的时候,任刚强再次听到了这句话,当他正准备像往常一样“高度集中注意力”应对问题诉求之时,村民们接下来的话却给他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大大的暖心,“快过年了,感谢你对我们家这么多的帮助,我们给您准备了一块自己家刚熏的腊肉……”

“学校里写文章是走笔纸上,纸是没有痛痒的;基层工作却是直面群众,就像在老百姓敏感的皮肤上作画,容不得出差错!”谈及象牙塔的学习与实践中的差距时,任刚强感触深刻。

过去的两年零五个月里,任刚强几乎“长”在了村子里,从“组织部的灯”到“乡村的山路”,工作日程总是满满当当,时刻处于快节奏、高密度的状态之中,以至于从2018年体检时的“运动员心脏”到2019年体检时的“三尖瓣反流”(轻微)……尽管如此,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上半年,原本一切进入正轨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脚步,虽然最终结果有惊无险,但这一意外风险和“惊魂”历程,让任刚强经历更多曲折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从前种种,皆成今我。”回忆起以前的艰难,任刚强笑着说:“过去的故事无论美丑,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成为我扶贫岁月中珍贵的记忆,或许也是我人生最高光最值得追忆的时刻!”

“回头看看,龙池村带给我的成长远远大于我对龙池村的付出。”面对诸多荣誉,任刚强理性地认清自我,坚定地遵从选择,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中实现了大步的成长。谈到未来的规划,任刚强更是秉持着这样的原则——“不给龙池村留下烂摊子,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也要实打实地走好每一步,善始善终龙池村的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胸怀理性热情

莫要失掉初心

出身于山西的一个小村庄,受父母朴素愿望的影响,任刚强小时候最直接的感性目标就是“跳出农门”,多为咱老百姓办点事。后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他也曾有过“独善其身”的想法,但后来法大教育的熏陶、外企实习的经历,让他最终认清了“自己如果不从事公益事业,便始终感觉人生价值的支点不稳定”,也让他最终理性地认识并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从事公益事业,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而选择成为一名西部基层选调生、去当一名贫困村第一书记都是对这一初心的践行和坚守,为此他曾放弃过大公司的工作机会、争取过父母和家人的支持……

“人是在一步一步的自我妥协中,最终丢失自己的。”这是一位法大的老师对他的忠告。这句话一直鞭策着任刚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宽容他人,但尽量不要对自己妥协”。认定初心,不轻易自我妥协,才能不忘初心,最终实现目标。

当问到想给在校的师弟师妹提出怎样的成长建议时,任刚强在短暂思考后说道:“胸怀理性热情,切莫在一步一步地自我妥协中忘掉初心。”

怀揣着理性的热情,他将继续在大地上作画。

法大微信 【第20210109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文:张嘉琪 朱晓悦 童近南 闵露妍

图片: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为了“爬爬村”,他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