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寒潮 本台多路记者一线报道】为了寒冬中的“暖”

2021-01-06 22:30
山东

极寒天气,山东各地如何温暖过冬?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多路记者一线采访报道。

单县王桥史楼新村:清洁取暖 屋暖天也蓝

上午11点,在菏泽单县的谢集乡王桥史楼新村村民谢明臣大爷的家中,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达到了22摄氏度。谢大爷说,上下两层楼的供暖依靠的就是厨房里一台壁挂炉,这台壁挂炉可以根据天气降温情况自行地控制温度,设定好了温度,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半夜起来冒着刺骨的寒意为煤炉子添煤了。

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建家介绍,当地在为群众实施燃气管道连接入户的同时,还为每户安装了一台壁挂炉、一台燃气灶等设备连接配套。同时,给予改造户一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气代煤”每户每年最高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3年。据了解,三年来,菏泽单县对共计42324户居民家中进行了清洁取暖改造。

“00后”快递员杨泽祥:寒风中与时间赛跑

早上7点,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街顺丰速运营业点一片繁忙的景象。寒潮骤至,为了把包裹都能平安送到收货人手上,快递小哥们坚守工作岗位,在寒风中与时间赛跑。

19岁的快递员杨泽祥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熟练的将快递装车、整理。为了让大家在寒冷天气里尽快拿到快递,他今天特意提前出门了。在室外温度-7—-8℃情况下,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寒风刺骨,虽然公司配备了防护手套和耳罩,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杨泽祥依然坚持带着一副薄薄的毛线半截手套。他说,这样的手套操作手机、搬运货物比较方便,能提高效率。今天派件任务不轻松,他大概要送80件左右。

虽然工作辛苦,但杨泽祥说,把快递送到客户手中,除了感谢他还经常会收到贴心关怀和叮嘱,这让他觉得特别欣慰。寒潮来临,公司为杨泽祥和同事们煮好了姜糖水御寒。派件之余,喝上一杯暖暖的姜糖水,还能烤烤暖气,杨泽祥感到充满能量。

凌晨,他们用双手为城市扫去寒意

早上5点10分,气温已经达到了-7℃。纬六路高架桥上的辅路和慢行道相对较窄,大型的清扫设备上不来,必须人工完成清扫。环卫工人王经美和她的老公兼搭档,从早上5点开始已经在这个路面上进行作业。他们要确保在天放晴之前,把这段路面清理干净,保证市民顺利出行。

清扫路面,再用夹子捡拾杂物,这段路,两个人忙活了将近2个小时。就在两人准备暂时收工时,沿街的一家包子铺店长范作君为他们送来了爱心早餐,让他们感觉到这座城市回赠给他们的温暖。

寒潮第一天 市民“菜篮子”价稳量足

寒潮来袭,不少市民担心菜价受到影响。记者今天走访济南部分蔬菜批发市场和商超了解到,目前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稍有波动,整体保持稳定。

早上七点,济南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顾客稀疏,“青菜看涨,在10%到15%吧,土豆什么的不涨钱。”正在收拾摊位的菜贩孙先生说,根茎类的蔬菜可以冷库储存,方便囤货,但叶菜类蔬菜不易存放,再加上寒潮会对运输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青菜价格容易出现波动。孙先生说,由于天冷,销量也就是平常的两成。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省博店大润发的蔬菜销售区,几位市民表示没感觉到菜价有何变化。

省博店大润发后勤管理部主任王燕燕介绍,寒潮来临前后,超市的菜价没有波动,销量也相对稳定,日营业额在2到3万元。“像土豆的话每家店大约9吨左右的囤货,像白菜的话我们每天大约有500公斤的供应量。我们也是没有中间的供应商,所以价格比较稳定。”

寿光市多措并举为大棚“保温” 为农作物“保暖”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记者看到村民李辛友夫妻二人正在为自己的蔬菜大棚铺盖保温棉被,刺骨的寒风不容他有半点马虎和耽搁。

李新友的大棚内种植的是彩椒,近10000棵彩椒进入采摘期,作为最新式蔬菜大棚,至少能抵御零下20度的风寒,但对于此次到来的寒潮,李新友也是不敢马虎。他跟记者说,冷的话基本都备着增温块了,如果降温大了,就得必须点上保温,天冷薄膜上冻的话,容易碎裂。

村民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蔬菜大棚安然度过寒冷天气的同时,洛城街道的工作人员提前走访蔬菜种植基地,帮助农户科学应对寒潮。寿光市洛城街道安环办主任李勇介绍,重点排查蔬菜大棚防风防冻害及用水、用电等农业设施方面的安全风险,切实做好极寒天气及次生灾害影响的应对准备工作。

室内23℃,东营利津老旧小区居民温暖过冬

78岁的李锡柱老人居住的东营市利津县网通公司小区是老旧小区,1月6号,记者看到李大爷家中的温度达到了23度。

2020年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重新疏通了小区室外供热管线,还做了外墙保温。在之前,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寒冷天气,他们加快进度,提前完成了23个老旧小区的67栋楼的改造工程。利津县住建局副局长韩军介绍,2020年利津县主要实施了23个老旧居民小区的改造,共涉及到67栋楼,1790户,改造内容是对建筑物的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和保温,以及对室外的配套设施,如绿化、道路雨污排等改造,尤其是对室外的供热管线进行的疏通、改造,保障老旧小区具备取暖“硬件”。

记者:李伟 宋福来 赵婧 吕博涵 崔立霞 郭婉莹 孙昊南 卢怡婷

原标题:《【应对寒潮 本台多路记者一线报道】为了寒冬中的“暖”》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