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出来了,来看看中国摄影艺术馆的馆藏作品和它的定位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2020-12-30 09:31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河南三门峡市举办。次日,中国摄影艺术馆在该市落户揭牌,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国内设立的唯一面向广大群众的摄影展示平台。据介绍,中国摄影艺术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开馆当日,举办了7个摄影主题展以及中外相机展、中外摄影图书展。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向中国摄影艺术馆赠送了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收藏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宣读《关于同意与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建中国摄影艺术馆的函》。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牛兰英主持仪式。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学亮、刘鲁豫、杨越峦、线云强、潘朝阳,顾问于健、索久林,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三门峡副市长孙继伟、庆志英等出席仪式。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官方姿态介入的最高级别对摄影艺术馆建设的重视,这一重视程度不单一停留在馆内展示摄影师的作品,更在乎其背后对摄影作品的典藏珍视。对于一座功能性纯粹服务于摄影艺术性质的展馆来说,在我国属于首创,而显得极为难得和具有标志性意义。

目前中国摄影艺术馆日常运作由摄影评论家孙振军先生主持。他同时也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三门峡)培训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三门峡中国摄影文化城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艺术节期间,澎湃新闻就艺术馆建设和馆藏作品等,对孙振军先生做了一场访谈。

在鞭炮声中,中国摄影艺术馆揭牌。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中国摄影艺术馆馆藏名单: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19名获奖者捐赠38幅摄影作品(名单见文末)

一本有李前光、郑更生、高琴、刘南昌、安伟与19名金像奖获奖作者共同签名的画册

一套有作者签名的“天鹅湖典藏奖”获奖作品

一套“刘远的摄影书”169本

三张伍振超(已故)先生拍摄、两张孙振军先生拍摄组成的《影忆西沙》

一张罗勇先生拍摄的《黄鹤楼》

两个约1910年代德国生产的照相机镜头

中国摄影艺术馆内景。馆方供图

作品展示柜。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刘远的摄影书展示区。馆方供图

澎湃新闻: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现在在新成立的艺术馆担任什么职务?

孙振军:我是1963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市宜阳县薛家屯村。1978年在高中时期接触摄影,1980年入伍海军部队,1982年在守卫西沙群岛的舰艇部队开始从事专职摄影与新闻工作。现在的职务是河南三门峡市黄河时报社总编辑,职称是技术二级高级记者,出版过20多种摄影与评论方面的专著。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三门峡)培训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三门峡中国摄影文化城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摄影艺术馆是中国摄影文化城创建活动中的一部分,我是具体的负责人。

澎湃新闻:中国摄影艺术馆在河南三门峡设立,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缘分,请您介绍一下?

孙振军:中国这么大,坦诚地说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选项很多,虽然说过去没有中国摄影艺术馆,但是比三门峡市风光风景好、经济实力好、气候地理好等等可选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为什么要把中国摄影艺术馆设在三门峡市?这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因素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争取。客观地说,这些年三门峡市对中国摄影还是做出了较大贡献。比如说,早在2012年,我们就跟中摄协合作过一个全国性的大展。从2015年起,我们开始筹备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到2016年开始正式举办,然后就再也没有停下来,坚持至今。到2018年,我们成功承办了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这个节设立于1989年,据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同志说,在三门峡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是该节设立以来办得最好的一次,或者说是最好的之一吧。到了2018年,我们还成立了一个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70年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培训中心,叫中国摄影家协会(三门峡)培训中心。2018年,三门峡市还赢得了全国第七个、河南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荣誉称号,这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的。2019年,继续承办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大展,2020年,我们又成功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但是在这之前,从2018年底,我们就开始谋划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共同创办中国摄影艺术馆。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摄影发展的必然,也是建立摄影文化自信的一种必然。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对三门峡市的巨大信任与放心,所以说我们双方之间还是有缘分的。

三门峡市一景。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澎湃新闻:艺术馆的定位有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它是如何建制的?组织架构是怎样?日常如何运作摄影艺术的展览、收藏、研讨,以及摄影教育等等,有没有一套详细的方案?

孙振军:中国摄影艺术馆的定位应该是精神圣地、文化高地、学术平台、交流桥梁;功能有精品收藏、交流交易、展览培训、研究研发;作用是服务人民、成风化人、普及知识、坚定自信。

此外我想最起码还要建立四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叫管理系统,第二个是艺术系统,第三个是营销系统,第四个是社教系统。目前我正在起草一个报告,首先想先征求上级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叫中国摄影艺术馆组织委员会,一个叫中国摄影艺术馆学术委员会。但是都还没有详细的方案,这需要集众人之力、集大家智慧来把它细化与具体化。固此详细的方案暂时还没有。

《黄鹤楼》罗勇 摄 馆方供图

澎湃新闻:我了解到日本摄影机构在决定收藏某位摄影家作品时,有一个专家评审团来决议是否要收藏,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收藏,贵馆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是否方便透露资金的来源和收藏规模、收藏方向和目标?

孙振军:你提到日本的摄影机构有专家评审团制度,我想这个可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严肃的艺术馆、博物馆、收藏馆的一个通例。我们也计划来参照这样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刚才提到的四个系统、两个委员会成形之后,再往前推进。

资金来源也可以透露,基本分为三大块。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拿出一部分,申请上级领导机关资金支持是另一部分,第三部分来自社会各界或个人的捐助和支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构想。关于收藏的方向和目标,简单地说,我们想把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国家级档次的水准,直接收藏其原件(摄影界已明确有原件这个概念),以及摄影家用过的物品啊器材啊等等,尽可能多地都收藏过来。目标呢,我刚才也讲了,其实定位也是我们的目标,希望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摄影朋友,来到中国摄影艺术馆能怀着一种敬仰的心理,有到精神圣地接受洗礼的感觉。但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

孙振军 摄 馆方供图

伍振超 摄 馆方供图

澎湃新闻:据说贵馆这栋大楼的前身是经营黄金批发零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建而成现在格局和规模,请问,改建后实际供艺术馆使用的面积占多少?现有的改建是否能满足现有以及未来艺术馆的运作?

孙振军:艺术馆的改建能否满足未来的运作?我想是可以的,因为现在这个摄影艺术馆总共有6层,地下1层,1.2万平方米,可以作为仓储和停车;地上5层,每层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负一层1.2万平方米加上3万平方米,一共是4.2万平方米,应该是可以满足这个艺术馆的需求和运作的。

现在一层二层刚改建过,三四五还没有改建,改建之后,艺术馆实际使用面积就是一二三四五楼,应该在2.2万到2.5万平方米左右。

澎湃新闻:北京上海等城市好像至今没有这样的摄影艺术馆,河南三门峡市率先跨出一步,从您的角度来看,贵馆在中国摄影界具有的优势或者是否还有劣势(如果有的话)?

孙振军:现在国内类似的馆有四个,一个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由艺术家个人做的,长沙有一个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都是当代摄影艺术馆,还有一个在北京,叫罗红摄影艺术馆。但是叫中国摄影艺术馆,由官方主导运作,特别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地方政府来主导运作的,我们应该是第一个,目前来说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中国摄影界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关于三门峡的优势,我作为一个在三门峡生活工作30多年的三门峡市民来说,还是很爱自己的家乡的,我能找到她很多优势,特别是创建艺术馆的优势:第一个叫中国之中,三门峡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绚烂的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第二个优势是中国摄影艺术馆有官方背景,因为这个摄影艺术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三个优势叫摄影名城。通过我们从2012年到现在不懈的努力,三门峡市的摄影之乡美誉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了;第四个叫学术支撑,拥有中国摄协以及各摄影团体的背景,在学术方面我们找名家大家助力相对会容易一些;第五个优势是民风淳朴而时尚,三门峡市是座移民城市,一点也没有排外意识,乡村的老百姓都特别淳朴可爱,城市中的老百姓都特别擅长接受新生事物;第六个优势叫生态优良。我们一直很重视生态建设,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三门峡市沿黄生态廊道打造,可以说是沿黄九省的一个亮点;第七个优势是交通便利。我们有省道、国道、火车、高铁、飞机等等,形成了米字型交通枢纽。另外还有物流通达优势。

如果说劣势的话,也是不可回避的。第一个劣势是人口基数弱,人流、资金流上不去;第二个劣势是高等院校少,只有一个本科三个大专院校,如果我们像北京、上海、西安、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一样有百万左右的大学生,我想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艺术馆的潜在观众;第四个劣势是文化名人名家少,虽然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是当代现代文化名人名家是比较少的;第五个劣势是摄影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因为任何一个事业如果没有产业来支撑,生命力是不可能旺盛的,也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中国摄影艺术馆将来在建馆上肯定还是需要政府支持,但在运营上我们希望走以馆养馆之路,比如说做一些商业开发,在艺术馆附近开超市、饭店等,起码能够自己运行下去。

中外相机展示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一名观众在参观。馆方供图

澎湃新闻:看馆藏作品名单,主要是以本次摄影艺术节上颁布获奖的金像奖摄影师的作品,请问这其中是全部作品收藏,还是部分?收藏是以购买形式还是摄影师捐赠,或者兼而有之?

孙振军:名单中作品全部是藏家无偿捐赠的。我们对馆藏作品将提供收藏证书,以及少量的报酬。我们知道,艺术馆刚刚起步,馆藏作品全部靠捐赠不行,全部靠购买也不行,但主要还是要靠捐赠。我们希望广大艺术家、摄影家、藏家,向中国艺术摄影馆捐赠,好的东西应该放在最合适的地方。

本届19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无偿捐赠的38幅摄影作品于中国摄影艺术馆收藏,其作品图片可至微信公众号大众摄影《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揭晓》中国艺术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揭晓|19位摄影家获奖》等文章中观赏观赏。(文中图片仅显示部分捐赠作品)

    责任编辑:季成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