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综述:勠力同心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0-12-11 17:05
西藏

阿里地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综述:勠力同心走好乡村振兴路

一排排民居整齐排列,平坦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家屋顶迎风飘扬……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藏西大地渐次展开。2020年以来,阿里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创新标准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水平。

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阿里地区统筹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兜底、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援藏扶贫、结对帮扶等重点工作,5年来累计实现减贫6183户23159人,七县全部摘帽,13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8.7%降到0。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安业兴旺,让农民富起来。阿里地区以示范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该地区不断增大绒山羊养殖规模,以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为重点培育打造优质绒山羊产业经济带。今年,阿里地区正式启动实施牦牛产业建设,通过品种选育及推广,全地区现有象雄半细毛羊存栏3万余只,发展养殖示范户120余户。与此同时,阿里地区大力实施“菜篮子”“奶瓶子”工程,重点实施了噶尔县、革吉县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新增温室大棚76亩,实施牲畜短期育肥、奶牛养殖项目13个,各示范园区的功能及产能得到明显提升。为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建设,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切实落实生产主体第一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地区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全地区七县全部实施该制度,试行主体23家(生产企业11家、种养大户2家、散户11家),开具合格证967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68.3余吨。

阿里地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步成为阿里发展的主导产业,旅游经济快速增长,“藏西秘境·天上阿里”和“游第三极峡谷、品古象雄文化”旅游两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0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6亿元,分别增长17%、9.8%。同时,坚持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打造品牌,着力壮大天然饮用水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冈仁波齐、夏岗江天然饮用水产业,打响“地球第三极好水品牌”。

生态与乡风文明双提升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了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阿里地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红线制度,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红线,努力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美丽家园,要以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为保障。该地区按时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录入及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达到了农牧区无乱倒垃圾、无乱堆粪土、无乱放柴草“三无”标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按时完成禁养区划定及调整。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累计处置过期农兽药71吨。制订实施“水、气、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7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8%以上,全地区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主要湖泊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实施狮泉河城镇绿化工程,种植苗木16.51万余株、成活率达90%以上,破除了阿里“种不了树、种不活树”的传统观念。持续推进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造林5.3万亩,植树885万株,种草6100亩,狮泉河镇风沙得到有效遏制。按照建设秀美家园的要求,阿里地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在屋内养花养草,全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全部实现消除“无树户”“无树村”的目标。大力推进“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人工种草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累计完成重点区域造林1.76万亩,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防护林建设46.93万亩,义务植树42.49万株,砾石压沙、封沙育草32.6万亩。

与此同时,阿里地区始终把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转变群众观念作为“三农”工作基本任务来抓,在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实践载体、突出扶志扶智宣讲教育上下足功夫,多方位、多渠道为群众传授知识和先进理念,积极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为了让群众明方向、理思路、谋发展,让群众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地县两级宣讲团及各级宣讲员持续落实“零距离”和“示范式”宣讲,坚持与群众面对面促膝交谈,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增强宣讲感染力。近年来,累计选任宣讲员1279人(次),开展“三农”政策性宣讲1279余场(次),受教群众19.29万余人(次)。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阿里地区紧紧围绕实现“八个更加”目标,连续5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整合资金378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全地区12.4万群众受益,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地区建立健全地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农牧民增收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形成“地委领导、行署主抓、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大力实施“树牢增收观念、创业就业培训、拓展渠道就业、挖掘生产潜力、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深化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项目支撑带动、惠民政策固本”9大增收工程,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增收“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截至目前,农牧民转移就业6678人,创收9063.75万元,分别完成本年度任务的134%、113%。

教育是民生之基。阿里地区始终坚持“本地集中精力办小学、整合现有资源办中学、异地借助优势办高中”的思路,建成拉萨阿里高级中学和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地县财政支教资金比例提高到23%,“三包”标准达到年生均3720元,陕西、河北两省12所学校与阿里地区16所学校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友好学校关系。

在医疗保障方面,阿里地区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农牧区医疗制度全覆盖,完成城乡居民和编内僧尼免费健康全体检。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包虫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和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发挥组团式医疗援藏传帮带作用,扎实推进地区“1+7”医院等级创建,地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进展顺利,地区藏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完成噶尔、普兰、札达、日土、改则、措勤6县人民医院创“二乙”评审。阿里地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各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21.8万人次。巩固扩大“双集中”成果,实现五保老人有意愿集中供养和孤儿收养两个100%的目标。

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下一步,阿里地区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勠力同心走好乡村振兴路。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供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