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禁止手机外放,补上“手机文明”的短板

澎湃特约评论员 孙欣祺
2020-12-01 19:11
来源:澎湃新闻

自今天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乘客不得将手机声音外放。从新规实施首日的执法情况看,上海地铁内绝大多数乘客自觉遵守规定,个别乘客对于执法人员的提醒和劝阻也予以理解和配合。

一段时间以来,地铁车厢喧嚣不止,几乎成了公害。你左边的小哥用手机打着手游,音效轰鸣声吓人;你右边的阿姨一路用手机放着音乐,古老的旋律伴你一路;你前面的小姐姐用PAD追着最新美剧。他们都在车厢里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而你却无处躲藏了。

智能手机成为现代人须臾难以离开的必需品,但是相关的“手机文明”却还有待完善。很多人大声打电话、不插耳机看手机视频,未必有多大恶意,但就是缺了这根弦,没有意识到自己手机里发出的噪声已经影响到了周遭的人。社会的文明规范应该随着科技水平、生活模式共同演进,要把“手机文明”这块短板要及时补上。

上海这次通过修订《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确禁止外放,也是为了补了这块短板,立起这个规矩。

无论是打电话时的大声喧哗,还是熊孩子的尖叫,抑或是看视频、打游戏发出的手机声音,这些噪音的分贝也许不能和汽车鸣笛相提并论,但它们确确实实影响着乘客们的出行体验。各地陆续推出的新政以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新规也已经证明,对于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是一项不文明行为,公众已经达成高度共识。

目前,虽然多地对于地铁内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作出规定,但惩戒机制各异。而《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并没有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罚规定。有些人或许会担心,新规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会不会“有名无实”。

其实我们要清楚,这条新规是一项约束性规则,其目的并非为了“罚”,而是通过建章立制,立规矩、促文明、养习惯,通过督促制止不文明行为,增强乘客的自觉意识。无论是纳入信用不良记录的北京,还是处以罚款的武汉,真正实施处罚的案例微乎其微,这既是因为绝大多数乘客的配合,也是因为执法的审慎。

应该说,手机外放是“小恶”,但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才是正理,这也是应有的都市文明规范。如果说,之前这个规矩没有立起来,大家还没有形成共识,那么现在规矩有了、是非明确了,就不能“以恶小而为之”,上海是一座文明城市,也相信上海市民能答好这份考卷。让我们共同补上“手机文明”的短板。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