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偏见的本质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2020-11-29 10:31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

[美]威廉·H.怀特著,叶齐茂、倪晓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是威廉·怀特2016年直接、持续地观察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晶。怀特使用录像机,记录下城市中心地区的广场、街道、小公园和市场里人的行为,然后再做具体分析,从整体上评估城市中心的健康。本书可谓美国城市思想核心中的一部分,是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协会推荐给会员们必读书之一。

《风暴前线:二战中的拉丁美洲》

玛丽·乔·麦克科纳希著,任逸飞译,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依据历史文献以及对知情者的大量采访,展现了许多关于二战时期美洲大陆鲜为人知的往事,例如墨西哥空军“阿兹特克之鹰”远赴亚洲参战,巴西境内发起的“橡胶之战”,美国对拉美各国的大量日裔、德裔平民展开秘密抓捕和拘禁。该书通过回顾战争中个体的命运,展现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残酷及复杂。

《风景入画》

[英]肯尼斯·克拉克著,吕澎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西方风景画研究的开山之作和传世经典,明确定位了风景画在西方艺术史中的美学价值。从神祇的乐园到人类感官的苏醒,从避难的封闭花园到变幻的光影世界,从具象空间的再现到抽象观念的形成,风景画代表了自然观念的形成,是观看自然的独特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神秘又不可分离的关系。

《告密:美国司法黑洞》

[美]亚历山德拉·纳塔波夫著,郭航、周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获得美国律师协会银法槌奖。线人是警察恣意操控的提线木偶,告密是侵蚀美国司法的黑洞。本书对美国刑事司法中的线人告密交易全面揭露,告密制造了不可靠的证据,放纵了真正的罪犯,危及了无辜者的自由。从缉毒战争到嘻哈音乐,从黑手党线人到白领犯罪,本书通过数十个真实的案例,全面展示了告密交易对社会的影响。

《故宫营建六百年》

晋宏逵著,中华书局

大明永乐十八年,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算,到2020年已整整六百年。为纪念这座六百年伟大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学家、故宫前副院长晋宏逵先生写成本书,让读者了解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到宫殿落成的漫长营建史。

《警治的终结》

[英]亚历克斯·S.维塔莱著,王飞、张鹏瀚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警治的问题和弊端越来越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本书试图通过揭示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具的现代警治的有污点的起源来引发公众讨论。作者借鉴了世界各地的开创性研究,几乎涵盖了警治工作日渐广泛的每个领域,展示了执法活动如何加剧了它本应解决的问题。最终本书还提出了相应的警治替代方案。

《帕斯尚尔:碎入泥沼的希望》

[英]尼克·劳埃德著,高跃丹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伊普尔攻势代表了现代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印象:炸碎的树木、积水的沟壑、泥泞的弹坑。帕斯尚尔战役作为其高潮,是两次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英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才将帕斯尚尔攻下,但整个佛兰德斯战场却被叫停。尼克·劳埃德对这场有极大争议的战役做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并将这一战争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偏见的本质》

[美]戈登·奥尔波特著,凌晨译,九州出版社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偏见与歧视”,是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里程碑式的著作。奥尔波特的研究揭示了“偏见”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的方方面面:它在个人身上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根源又在哪里;它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它对个体和群体又有着哪些影响。

《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

[美]陈纯菁著,魏海涛、符隆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

《隋炀帝》

[日]宫崎市定著,李弘喆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通过对隋炀帝这一历史人物个案的研究,宫崎市定试图还原隋炀帝的一生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意义非凡的时代。同时,通过本书的研究,作者表达了他认为的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原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的存在形式是如何变迁的。这也暗含着宫崎市定在书中重申的史学方法论:帝王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不可偏废。

《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增订本)》

谢元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唐代中央政权的机构决策活动为主线,分为决策和谏官两部分,研究其决策层次与方式的变迁,决策会议的召开与权力的分配,对唐代以地方情况上报制度、出使监察制度和求言上书制度为主体的决策的依据与信息传达渠道,以及决策与行政效率的变化,包括诏令的起草与下达,保证行政效率的各项制度的运行,都进行了深入讨论。

《天使时间:康托洛维茨传》

[美]罗伯特·E.勒纳著,宋宁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位伟大的学者,还以更贴近人性之姿展现了20世纪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生活。

《文化失忆》

[澳]克莱夫·詹姆斯著,丁骏、张楠、盛韵、冯洁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克莱夫·詹姆斯用四十年完成的《文化失忆》,是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二十世纪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本书试图召回和审视二十世纪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文化失忆。

《我的20世纪:历史的危难关头和美好时光》

[美]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著,刘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的人生贯穿整个20世纪。他出生于德国犹太银行世家,本应幸福的童年却笼罩在纳粹的阴影下,13岁便举家逃往上海,在混乱的犹太难民区长大成人。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这位从难民营里走出的美国财政部长始终走在国际事务一线,参与、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

《现代信仰的诞生: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信念和判断》

[美]伊桑·H.沙甘著,唐建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作者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

《现代性的隐忧: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

[加]查尔斯·泰勒著,程炼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

《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英]托比·格林著,郭建龙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贸易、宗教信仰、权力展示及艺术品的创造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西非历史,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戏剧(第10版)》

[美]罗伯特·科恩著,费春放、梁超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科恩凭借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对戏剧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各地戏剧历史和现况的细致考察,写成了这一戏剧经典读本,展示了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同时,还穿插着经典剧本的解读、热门戏剧的制作分析和对大牌从业者的采访介绍,力图用这些实例揭开戏剧的神秘面纱,呈现行业内部的真实运作。

《政党政治研究指南》

[美]理查德·S.卡茨,[美]威廉·克罗蒂编,吴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政党的形式和功能在不同的政体、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不同的时代有很大差异。本书抓住了这种差异和丰富性。全书涉及专题广泛且引人入胜,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辅以国别研究,于差异性中探寻普遍性,以动态演化视角探讨现代政党组织起源,分析互联网时代政党转型趋势,深入剖析世界政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植物与帝国:大西洋世界的殖民地生物勘探》

[美]隆达·施宾格著,姜虹译,中国工人出版社

18世纪,欧洲国家的植物学探索与殖民扩张并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带回了药物、香料及食物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勘探异国的植物,然而这些植物的某些重要知识却未能随植物本身传入欧洲。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

[英]理查德·琼斯著,郑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国昆虫学会前主席、皇家昆虫学会会员、林奈学会会员作品。真的有方形和彩色的便便吗?邓布利多的名字竟然与甲虫有关?猫屎咖啡和虫茶是怎么一回事?蜣螂拯救了澳洲?一本书解读粪便的秘密,探秘粪食性昆虫的奇妙一生。

    责任编辑: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