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要素市场开放|希尼泽:只要信披到位,消费者会理性选择

颜南海 徐熙 姚建良 鲁彦真 白璇煜
2020-12-01 17:2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大国际中心,值此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站在再改革、再开放的新历史起点,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口述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对外开放那段峥嵘岁月。

上海钻石交易所是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一个成功而典型的案例,它的设立涉及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建设的具体操作,如何打破外贸、财税、外汇、海关等固有规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决策者们大胆闯、大胆试,走出了一条部市合作、部委联合的协同创新之路。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口述要素市场开放》系列,以上海钻石交易所创建及成长为样本,回首上海四个国际中心建设之路,望对中国未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自由贸易,探索制度层面集成创新提供参考。 

澎湃新闻 王基炜 制图 

口述:萨米尔·希尼泽(Shmuet Schnitzer)

采访:颜南海、徐熙、姚建良

翻译、整理:徐熙、鲁彦真、白璇煜

时间:2019年6月24日 

我们家族从1942年开始接触钻石生意,从我父亲开始已经经历了三代人。我的父亲摩西·希尼泽在欧洲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父亲一家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从欧洲来到以色列。 

家族三代从事钻石行业

1942年,我父亲大学毕业,当时以色列的工作很难找,他也没想好干什么工作。后来,他在一家工厂从一名钻石焊接师傅干起,两三年后,升任到经理职位。这时有人告诉他:“钻石生意起来了,你去试试。”于是,我父亲就开始自立门户,为自己打工了。

当年,以色列的钻石工厂非常少。我父亲和他的一些朋友就想办法把戴比尔斯公司引进到以色列,为戴比尔斯公司寻找钻石加工工厂。这时候,我们的许多同胞纷纷来到以色列躲避大屠杀。在这些同胞中,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犹太人除了带过来财富,还带过来自己的钻石生意经。

可以说,我父亲是竭力推动以色列早期钻石产业发展的人物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在特拉维夫成立了以色列第一家钻石交易所。1968年,拉马特甘市政府给我父亲开出了很好的条件,比如宽敞的空间,能让所有的钻石工厂都在交易所附近等。于是,他将钻石交易所搬到了拉马特甘。

我们公司从20世纪40年代白手起家,一直成长到今天,非常不容易。1968年,我们建成第一幢大楼。1980年,建成第二幢大楼。2018年,以色列毛坯钻和成品钻总计出口额达到100亿至120亿美元。以色列是个小国,总人口只有900万左右,按照这样的比例,能达到1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出口贸易额是非常惊人的。可见,钻石业是以色列的支柱产业。

1973年,我开始涉足钻石行业。当时,我还是一名法律系的学生,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做钻石生意。1977年,我拿到律师执照,尽管我从未当过律师,但每年执照还是会更新。学习法律让我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钻石生意,我笃信人要有宽广的视野。自那时起,几十年来我一直很享受我的工作。 

上海钻交所早期发展的最大盟友

我第一次访问上海是在1990年,是跟我父亲一起去的。当时中国还没有钻石行业,我父亲自己的公司M.Schnitzer&Co.跟上海市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叫“未来钻石”。那时候,上海的私营企业非常非常少,市政府的官员对钻石行业也知之甚少。由于外界对钻石行业的不了解,合资公司成立两年之后就倒闭了,很可惜。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中国市场。

199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我们开会见面的地方没有任何餐饮,场面非常窘迫。现在我去上海,住着高级酒店,周围有公园,到处是高楼大厦,感觉自己在世界之巅。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上海跟今天的上海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如此,当时上海市政府的官员已经跟我们提出了发展钻石产业的想法,提出想建造一幢钻石大厦。事实上,在上海建立钻交所的想法是我父亲最早跟他们提的。我父亲告诉市长以及与会的其他人,在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钻石贸易,都必须成立钻石交易所。他们还讨论了在中国发展钻石产业的可能性,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实际行动。我父亲告诉市长,说他是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WFDB)的主席(我十年前也是WFDB主席)。他说:“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可以接受你们,只要能推进钻石行业的发展。”但这事情后来不知为何就没了下文。

等再一次提起钻交所,是艾森贝克先生主动联系的我们。艾森贝克先生是一位以色列的亿万富翁,活跃在日本、中国等远东地区。他向我们提议建立上海钻交所,他跟一家上海的公司陆家嘴集团合作。于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来过上海好几次,艾森贝克、伊扎科夫这些当时国际钻石界非常活跃的人,加上我父亲和我,一起与上海市政府的官员开过三四次会。 

2000年5月,希尼泽(左二)等外方发起人来沪进行第二轮谈判时考察上海钻交所选址地。本文图片 均由姚建良 摄

真正推动上海钻交所项目进行的是艾森贝克先生。他深谙中国的人际关系,了解谁才是合适的项目人选,毕竟这不是一个小项目。艾森贝克与商界、建筑界的关系都很好,他是真正把项目做起来的人。可惜的是,我们在一天晚上接到中方的电话:“艾森贝克先生在北京过世了。”由于整个项目都是由艾森贝克先生来主导,一时之间,一切都停止了,再也没什么动态了。之后,这个项目就移交给了上海陆家嘴集团的人,我们就成了顾问。再之后,我父亲去世了,我就成了上海钻交所的顾问。伊扎科夫先生跟我一样,我们是上海钻交所最早的顾问。

2000年,我担任以色列钻交所总裁,邀请中国代表团来一起商量上海钻交所的运营框架。上海钻交所从以色列钻交所的模式中学到很多基础架构,从各个方面参考了我们的模式,比如,集中所有功能在钻交所大楼里,学习以色列钻交所的规章制度。当然,这些规章制度首先要符合中国的法律,但基本雏形都是来自以色列钻交所。因为我们想推动钻石业在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了他们。简言之,我认为我们是上海钻交所早期发展的最大盟友。 

见证上海钻交所的成长

我一直是中国的坚定支持者,我相信未来的钻石市场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但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国人都未必听说过钻石是什么,更别谈消费了。这种发展变化真的让人惊喜。

我在担任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主席期间,经常与戴比尔斯集团开会。当时,戴比尔斯集团控制着全世界的钻石生意,跟戴比尔斯合作就意味着可以得到资源、人脉以及市场。我们试图说服戴比尔斯,告诉他们:钻石市场的未来在中国,要想进一步开拓市场,只有去中国。终于,那句经典的钻石广告语横空出世:“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的广告让中国消费者了解到每一颗钻石都有价值,即便它不是百分之百纯净,也有价值。广告确实奏效,极大地帮助了钻石商在中国打开市场。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钻石行业能够快速成长,但在上海钻交所成立之初,当时中国过高的税收限制了中国钻石业的发展。钻石这种利润微薄的行业如何能够承受约40%的税?在重税的环境下,任何营销都是无效的。我们跟中国政府表达了我们的想法,他们派了金融业的人来以色列考察学习。我们向他们介绍了以色列的税收体系,还提出在上海可以建立自贸区,这样钻石就可以在自贸区自由交易。自贸区之外是国家的税收体系,但在自贸区内,税收可以大幅度减免,采用一些优惠政策刺激钻石交易。

很幸运,中国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落地实施了。现在,高税收已经成为历史。2002年,中国的钻石进口关税降为零;2006年,钻石交易增值税降到4%。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国钻石消费市场的崛起。尽管数据显示,中国的钻石消费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庞大了,但我认为这还只是开始,中国的市场潜力远远不止现在的规模。

关于合成钻,我只有一点想说:信息披露。当信息披露做到位,我们便可与之相安无事。比如,一位女士走进商店,她知道什么是天然钻、什么是合成钻,自会理性挑选,无论价格多少。我的观点是,真货、天然货永远是赢家。所以,我只担心在没有完全做到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上当。对我而言,只要不是天然钻石,那就是仿制品,就不真,毕竟,天然钻石来自地底亿万年的生成,每一颗天然钻石都蕴含着大自然的历史,也包含了个人情感。所以,我认为合成钻是个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并非是一个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吸纳上海钻石交易所成为会员,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开始,很多联合会会员不认为中国的钻交所有多重要,看不到它的潜力,说服他们接纳上海钻交所确实很难。当时,经常有业界元老级的会员跑到大会上表示反对,说要成为联合会会员,必须符合联合会的规章制度。在我担任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主席期间,上海钻交所终于成为联合会会员,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感到非常欣慰。

我从1990年开始尝试在上海办公司,到参与艾森贝克的项目,再到跟上海市政府合作,看着上海钻交所成立,一直到上海钻交所成为联合会会员,一切都很圆满,都是美好的回忆。 

钻石市场的未来在中国

从上海钻交所成立到现在,林强先生一直担任总裁,现在,他是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副主席,非常受人尊敬。我认为林强先生了解钻石业的每一个实际操作层面,不只是对上海钻石业了解,而是对整个中国钻石业都很了解。我在以色列钻交所和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工作期间,林强先生一直给予我全力支持。这么多年下来,他的英语突飞猛进,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用英语自如交流。他是一个很好的顾问,对远东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也非常善于与人合作。上海钻交所很幸运碰到了这样一位总裁,只要林强有耐心和意志继续干下去,我认为对中国钻石产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各方都会受益。 

2003年11月,希尼泽在上海国际钻石高峰论坛上作题为《挑战、聚焦中以钻石产业》的演讲。

我来上海钻交所时看到交易大厅并不繁忙,也没有交易在进行。以色列钻交所的交易大厅之繁忙,就现在而言,上海钻交所还是没办法比。大厅交易是钻石交易所的一个象征,交易大厅里的活动很重要。可能上海钻交所的会员更喜欢在各自的办公室里交易,这和观念有关。在以色列,钻石交易都是敞开的,交易方不介意其他人看到自己买什么。在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地,人们都小心翼翼,更加注重隐私。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其他的事可以做,可以创造更有利于交易的氛围,便于会员之间建立信任。这是我认为林强先生和上海钻交所管理团队需要加强的地方,也是我真诚的建议。 

希尼泽(左二)与伊扎科夫(左一)在上海参观珠宝钻石展

我目睹了20年来上海钻交所了不起的成长和变化,对上海钻交所所做的努力由衷地表达我的敬意。没去过中国的人,想象不到中国这20年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商机。这一切在以色列已经发生了,我相信在中国也是迟早的事。美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一个3亿人口的市场是无法和14亿人口的市场匹敌的。我能预见,在未来20年内,中国钻石消费市场必将独步天下。 

【口述人简介】

萨米尔·希尼泽(Shmuet Schnitzer)

以色列人。世界钻石委员会(WDC)副主席,以色列钻石交易所终身荣誉主席,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WFDB)终身荣誉主席。萨米尔·希尼泽及其父亲摩西·希尼泽是上海钻石交易所成立和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

(本文原题为:我对中国钻石市场充满信心,本文将收录于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上海钻石交易所联合主编的《璀璨——上海钻石交易所发展亲历者说》一书中。)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