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曲石镇公平社区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20-11-18 16:27
云南

近年来,各地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以村或镇(乡)为区域,培育了一批“一村一品”村镇,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为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近日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布,腾冲市曲石镇公平社区榜上有名,成为云南省入选的18个村镇之一。

 

什么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其中就包括“高质量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条件有哪些?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主体为行政村、行政镇(乡),立足本地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主导产业突出。村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50%以上(贫困县可降低至700万元、占比为30%)。镇主导产业产值超过5000万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30%以上(贫困县可降低至3000万元、占比为20%)。

(二)融合趋势明显。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电子商务、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联农带农作用突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申报村从业就业农民数量占村常住人口的5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镇高20%以上。申报镇从业就业农民数量占镇常住人口的3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县高10%以上。

(四)品牌知名度高。申报村或镇(乡)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商标注册,加强宣传推介,培育知名品牌,在当地有一定美誉度。

为什么是曲石镇公平社区?

公平社区坐落于神奇的火山群下,地处马站乡与曲石镇交界处,位于腾冲市区以北30公里,公平社区拥有广阔的旱地资源和富含丰富微量元素的火山灰土壤,有火山台地8603亩,通过试验,火山台地适应种植银杏,而且银杏叶的含酮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社区还有群众自行种植的树龄在15年以上的银杏树4000多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近年来,公平社区选准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相适应、有市场前景的叶用银杏种植产业,立足基地,先后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腾冲森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腾冲市公平火山银杏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向群众流转土地拥有公司基地的方式转变,探索出“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合作社将农户手中分散、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公司经营,公司将每年土地流转租金交由合作社发放。合作社负责优先安排本村村民到公司打工,“在自己的土地上当产业工人”获得务工收入,真正实现了“一份产业,多份收入”,形成了“群众、企业、村集体”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云南禾顺生物公司进驻公平几年来,资产估值1.57亿,创造出了全国仅有的银杏密植模式,成为极具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项目之一。曲石镇有8个社区开展适度规模土地流转,流转土地面积达2.3万多亩。“公平模式”为社区引来了一大批项目资金,实施了投资856.8万元进村主干道建设项目,投资233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一期工程,“四位一体”建设项目,村内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村庄面貌得到改善。公平火山银杏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积极协调、服务公司、服务农民,每年获得企业支付的服务费20万元,拓宽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渠道,加上其他收入,公平社区每年村集体经济达50万元以上。

来源:云南发布

新闻链接

曲石:引“绿水”美化“青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寒冬,群山环抱的曲石依旧生机盎然,暖阳照拂在连片的田地中,稀疏种植的两米有余的银杏树仍有金黄的叶子挂在树梢,树下偶有人影晃动,那是勤劳的“产业工人”在“打工”,风中隐约传来他们嬉笑的声音,透露着收获的喜悦!

那是曲石的万亩密植银杏园。所谓密植银杏,就是在田地里播种下银杏果,待银杏苗长出就能如采茶那样采摘银杏叶。采摘下的叶子交由公司烘干,从中提取银杏酮制成药剂,就能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型轻度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等疾病,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试验证明,火山台地上种出的银杏叶较一般银杏叶中银杏酮的含量高,而曲石镇牢牢抓住这个优势,依托禾顺等公司,在坐落火山台地的公平、江南等社区等大力推广银杏种植、套种红豆杉,形成极具特色的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公平模式”、“江南模式”,带动周边清河、回街、干乍、曲石、双河、红木、大坝、江苴、双龙、箐桥等10个社区行动起来,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全镇已种植银杏3.1万亩,红豆杉0.5万亩。

十年前的公平,曾是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的贫困村,土地贫瘠、缺水,年年刀耕火种,带来的亩产仅有300元左右。找水、打井,大河水库引水,在解决了生活用水后,公平又通过抽水解决了生产用水问题,做好了“水文章”。2011年,公平引入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银杏叶收购加工,并成立了“腾冲市公平火山银杏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向群众流转土地,探索出“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合作社将农户手中分散、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公司经营,公司将每年土地流转租金交由合作社发放。合作社负责优先安排本村村民,务工收入每天60—100元。让村民通过到公司打工“在自己的土地上当产业工人”获得务工收入,真正实现了“一份产业,多份收入”,形成了“群众、企业、村集体”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无独有偶,坐落于曲石西面、同样缺水的江南社区,在中央财政第八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带动下,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后,以“公平模式”为引领,乘势而上,对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提升,于2017年12月与腾冲森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江南社区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流转土地10034亩,由社区农户将自己的承包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流转,将土地以水田500市斤、旱地436市斤籼稻流转租给林投公司,公司租到地后又将所有种植劳务转包给社区合作社,社区合作社结合村情及各农户劳动力状况的实际,将土地种植劳务分包给社区农户,再由群众按公司的指导和要求以承包户为单位开展银杏种植,一份产业带来地租、劳务费、苗木出售分成、银杏叶出售收入、银杏果出售收入、苗木增值收益等“六份收益”,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的新型“江南模式”。2018年流转土地种植银杏4714亩,实现地租400余万元,实现群众种植银杏务工收入约64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

曾经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绿水青山”,在产业发展带动下的“产业工人”们已经尝到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甜头。“公平模式”的影响还在扩大,目前公平流转土地种植结构上以银杏为主,部分区域补充种植红豆杉,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的生态循环高效农业,依托曲石处于全市旅游半小时圈、紧邻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固东江东银杏村等景点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探索发展观光型作物,为旅游产业发展做好铺垫。

文图:尹礼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