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观察】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 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2020-11-15 09:12
四川

本公众号周日推出【法治观察】,聚焦一周法治资讯,解读社会热点事件。

法治要闻

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

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

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11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2020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周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法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

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报告及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目标》《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以及《案件评查管理应用技术规范》等15项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

周强指出,“十三五”期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智慧法院大显身手,各级法院深化信息化建设和成果应用,规范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取得突出成效,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周强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重大部署,为人民法院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法院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党中央部署、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上来。要认真制定修改“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完善人民法院信息化“十四五”时期工作布局和整体思路,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周强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步伐,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广电子诉讼深入应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要以智能辅助升级优化为重点,加强智能审判、智慧执行辅助研究及应用,深入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全面推广类案强制检索、文书辅助生成、要素式智能审判等应用,提高审判执行智能化水平。要积极探索智慧法院大脑和司法数据中台建设,提高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的数据汇聚、管控和服务能力,推动形成裁判文书结构化、图片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通用的司法大数据中台,进一步夯实司法链平台基础存证验证能力,提升司法管理精细化水平。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质效型运维管理和安全防御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持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为进一步

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

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为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能力水平,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关于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依法审理案件、平等保护产权、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创新知产保护、服务对外开放、推动法治政府、善意文明执行、强化信用建设、多元化解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举措。

据了解,《意见》着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全国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找准司法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服务和保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意见》指出,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平等保护服务业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要措施包括:及时研究、清理与服务业准入限制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准确区分罪与非罪;依法保护服务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稳定司法预期;坚持全面、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原则,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准确把握服务业消费升级大趋势,提升司法审判服务的前瞻性、导向性;依法审理服务业领域民商事纠纷案件,维护交易安全和投资安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审判理念,有效防范化解服务业金融风险;依法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大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力度,服务“放管服”改革,推动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

《意见》强调,要及时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建立健全被执行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促进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准确把握善意文明执行精神实质,在依法保障服务业胜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健全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力度,推动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最大限度净化服务业市场环境。三是探索建立被执行人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共同营造鼓励自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促进服务业社会诚信建设。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促进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建立健全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相关的司法大数据的归集共享和使用机制,实现服务业社会信用治理体系现代化。

《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司法保护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服务业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一是全面推进服务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广泛吸收服务业各方解纷力量,进一步降低服务业领域维权成本,更好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二是积极参与建设现代服务业治理格局,进一步加强与服务业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的沟通协作,推动服务业纠纷化解从终端解决向源头防控延伸。三是完善服务业国际司法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规则制定,服务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

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对下一阶段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部署。

《分工方案》明确了五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一是把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中的好做法制度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更加优惠,督促金融机构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操作程序。稳定和扩大就业,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二是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大幅精简各类重复审批,清理不必要的审批。简化优化汽车生产准入管理措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三是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加快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四是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允许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办理方式,并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优化水电气暖网等公用事业和公证、医疗等领域服务。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五是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工作合力。提高改革协同性,下放审批监管事项时要同步下沉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支持地方探索创新,设立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保障各项改革依法有序推进。

《分工方案》强调,各地区要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抓好改革任务落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国务院办公厅要发挥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深圳快线

“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写进深圳特区立法

餐厅包房设最低消费“门槛”,这种餐饮业的惯例今后将成违法行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近日通过,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写进深圳特区立法,明确要求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

深圳开展光盘行动多年,理性消费、按量点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但是,在一些宴请当中,餐饮浪费现象仍有发生。此次修法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决定》增加了对文明健康饮食、反对餐饮浪费的倡导规定,鼓励倡导注重膳食平衡、按需按量搭配食物、使用公筷公勺等;倡导合理点餐、适量取餐、剩余食物打包、办理婚丧嫁娶和其他礼仪活动从简用餐。

对于“大胃王吃播”等现象,《决定》给予“叫停”,明确要求传播健康文明饮食文化,不得制作和传播宣扬超正常食量饮食、暴饮暴食的作品和信息。

餐饮经营者也须扛起制止餐饮浪费的责任。《决定》要求餐饮经营者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菜单上标注分量、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同时,鼓励餐饮经营者创新推出有利于减少餐饮浪费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科学合理地处置余量食物,从源头实现节俭节约。

《决定》还压实了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学校等主体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责任。要求各单位食堂应当建立健全节约用餐制度,实行用餐人员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配餐;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反对餐饮浪费作为日常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商务部门应当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制定反对餐饮浪费行为标准、规范和指南;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将反对餐饮浪费工作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范围,建立机关食堂反对餐饮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

全国播报

纪检监察机关处分

涉黑涉恶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

6.32万人

近日获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严字当头,督促推动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伞网清除”行动,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专项斗争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7.66万起,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9.02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32万人,移送司法机关8829人。

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的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结合各地情况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加强统筹谋划调度,全面梳理问题线索,强化协调指导和督查督办,加快推进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各项工作。

紧盯重点深挖彻查,精准认定、精准处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严肃查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坚执法犯法、以案谋私,大肆干预插手司法执法活动,违规帮助涉黑涉恶罪犯减刑假释、再审改判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与此同时,持续跟进全国扫黑办、公安部挂牌督办以及中央督导整改期间侦办的涉黑涉恶重点案件中有关涉腐涉“伞”问题线索,督促深挖彻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111起案件中,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4100余人。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黑恶案件不放,坚持逐案过筛、循线深挖,加强与政法机关协同配合,打掉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原书记傅铁钢,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巡视员王志刚,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李庄浩,陕西省汉中市委原常委、秘书长牟晓非等一批“保护伞”。

聚焦征地拆迁、矿产资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基层干部中与群众联系密切、权力集中的“关键群体”,严肃惩治群众身边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严肃督办6起涉及村“两委”、乡镇基层站所及其工作人员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打掉了辽宁省锦州市沟帮子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殿福,江西省萍乡市白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贺造群等一批长期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社区)黑恶势力及“保护伞”。

针对侵蚀基层政权的涉黑涉恶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监督定位,督促各地加强城乡基层组织突出问题治理,完善“两委”成员候选人筛查联审机制,会同组织部门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调整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辽宁省海城市纪委监委针对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宗族势力干扰基层选举等侵蚀基层政权的顽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日常监督。该市八里镇某村党支部原书记故意隐瞒儿子犯罪历史,将其发展为党员。经立案调查,该村党支部书记被开除党籍,其子被党内除名。

坚持边打边建、打防并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督促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协作,将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监督重点,坚决查处整治过程中发现的日常履职不力,查处和打击违法行为偏轻偏软,审批审核把关不严,对行业乱象听之任之、失职失责,以及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问题,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从源头上防范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山东省德州市纪委监委主动衔接政法机关,完善公安、纪检监察“双专班”侦办模式,坚持“黑”“伞”一起查。专项斗争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对公安机关侦办的107起涉黑涉恶重点案件进行筛查,查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41起134人。

为达到震慑警示、规范指导、正本清源作用,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动以案促改。今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通报曝光115批次、173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有“伞”必打、一查到底强烈信号,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自觉同黑恶势力划清界限。

针对案件暴露出不同行业、系统和领域中的共性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等,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建章立制,进一步提升日常监管水平,做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治理一方。山东省威海市纪委监委坚持“深挖根治”与“长效常治”有效衔接,深入剖析“套路贷”涉黑组织案件,督促公安、金融等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制定措施,为开展专项治理、源头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罗法官微综合整理编辑)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法治观察】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 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