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2019年度十大流行词公布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2019年,真的要结束了?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心中也产生了些许困惑。对一段时期进行总结,自然是传统。只是,流行词,真能担起这样的大任吗?
这倒不是因为,流行词总是很快就不流行了。我翻阅了一下2017以及2018年度的流行词,发现其中的“油腻”“打call”“尬”“锦鲤”“杠精”等说法仍然适用于当下的舆论场。可见,流行词的生命力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短暂。
只是,既然数年前的流行词拿到今天的网络语境中仍然没有违和感,它又如何能像评选标准中所说的一样,“反映时代特征”?
2019年度十大流行词里,类似情况也不少。比方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但即使在9102年,“霸道总裁”的性格恐怕也不会受到欢迎,除非那时的人类生活在一个不文明的社会里。
不过,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语言本就具有模糊性。正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所说的,语言从来是双向的。一句“我爱你”,对一对恋人而言,完全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所以,一个简单的流行语所能传达的意义,必然是有限的。比方说,“融梗”到底是合理借鉴还是违法抄袭,二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又比方说,996只是一种工作制度吗?语言可以是模糊、含混的,但一些价值观是不应该被模糊的。正因此,流行语的有限显然无法真正反映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无限。
其实,试图用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个时代,从来也不是新鲜事。有人说,汉代的时代精神是雄健浑厚,所以,生活在汉代的人们,是率直而较少含蓄,开通而较少压抑的。然而,类似结论,显然建立在语言“霸权”的基础之上。事实是,汉代人,当然不可能个个都是“率直”“开通”的。
语言没有也不可能有终极意义。因为语言和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世界一样,具有丰富性和多义性。把一切简化为几个词语,结果必然是“缺失”。就好像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恐怕面对这2019年度十大流行词,只会感到一片茫然。难道,他们就必须成为这个时代的“局外人”?
每个人的思想各异,所以,要求所有人用相同的语言描述这个时代,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9年度流行词的评选或许只是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可以想见,类似活动也不会在未来绝迹。但它所反映出的危险性,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尽可能简化,甚至是极端化的方式来阐释、解读这个世界。如此一来,生活的复杂和丰富,将会被遗忘。
或许,定义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更应该是每个人,包括你和我的行动,而不是流行词。慎用语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不妨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