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高质高效从何而来

澎湃新闻 03-28 20:32
从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发出号令,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在全国各地推开试点决定,再到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监委组建。

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深刻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

同时,这也是一次只争朝夕而又精准精细的改革。

从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发出号令,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在全国各地推开试点决定,再到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监委组建,经历了深秋的孕育、立春的萌发、惊蛰的破土而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迅速夯实地基、架梁立柱,试点推开后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顺利“封顶”,让人们再次感叹新时代的“中国效率”,不由地探寻这背后蕴含的“中国改革密码”。

1.思想照亮征程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和引用,这也正是中国改革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在2018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这样发出号召,让改革这个当今时代最强音更为响亮、这个时代的价值底色更为清晰。

成如容易却艰辛。“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事关我国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关系重大调整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无疑更是一块硬上加硬的“骨头”。改还是不改,改什么,如何改,只有站在历史之巅的人,远眺过去、着眼未来,才能作出果断的决策、作出科学有力的回答;只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一呼百应、凝聚起磅礴力量,带领人民把这样一项古今中外别无二家的创制之举化为现实。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监察委员会就是党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工作机构”“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改革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6月至10月,6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深化改革方案和试点工作方案,在党的十九大、党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等党的许多重要会议上几乎都讲到监察体制改革,对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作出明确回答,对改革思路、路线图和时间表作出具体部署,坚强有力引领改革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人们跳出思维桎梏、破除思维定势,能够以中国监督制度创制之举的气魄和自信去认识监察体制改革——明确了根本目的,前进的方向更为清晰;理解了重大意义,“四个自信”愈加坚定;有了施工图,深入推进就有了明确遵循。

思想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巨大能量。“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有序做好全面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乐际同志提出这样的要求。

改革正式启动后,各地纷纷召开省市县三级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检察机关涉改部门专题培训会,首先组织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体制改革重要论述原原本本学,深化对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意义的认识,并把重要论述要求与推进改革的职责任务结合起来,明确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好,吃透中央精神,把准试点要求,形成改革共识。

心中有数,则脚下有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说。

有高度的理论自信才能有坚强的实践定力。领航者的顶层设计,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鼓舞了斗志,就像矗立的灯塔,照亮改革前行的路;就像航行的风,推动着航船破浪前行。

2.对标正道直行

2017年11月,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一个“特别”的会议正在召开。各省区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带着各自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办公,“当面锣、对面鼓”集中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这个会是由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各省纪委有关负责人集中了两天时间,先培训,然后现场改方案,哪怕要改一句话一个字,都要打电话回省里问确定能做到吗,确定能做到才写进去。那几天大家在一起充分磨合,领导小组审定通过方案之后,回去就按照执行。好多省也学这个办法,回去后以省为单位,把市县集中在一起敲定方案,所以很快就推开了,充分体现了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参加会议的一位同志至今回忆起来仍是心潮澎湃。

这次改革难,不仅难在任务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审慎稳妥;还难在时间紧迫,涉及主体众多、情况各异,只有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把握全局,有力推进。

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既体现在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上,还体现在深入细致的调研指导和强有力的督促推动中。党的十九大作出“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重大决策部署后不久,中央办公厅就印发在全国各地推开改革试点方案。十来天后,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试点推开工作进行部署动员。这是一次从中央贯通到县区基层的高规格的会议。

十九届中央纪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此次重大改革中鲜明体现着“中央纪委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这一特质。改革过程中,赵乐际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专题汇报,深入山西、福建等实地调研、召开有关座谈会,提出明确要求,给予有力指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确保试点高质高效完成。

与此同时,经赵乐际同志批准,中央纪委领导同志奔赴各地调研“督战”,宁夏、四川、河北、新疆、安徽、海南……行程遍布大江南北、深入省市县乡,了解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监委与纪委、司法机关是怎样的关系?”“监委的监督与纪委的监督有什么异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在指导帮助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每一步,都精心布局、谋定后动;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幅改革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好消息纷至沓来:

2017年11月24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监委成立并挂牌,成为首家挂牌成立的县级监委;

2018年1月2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后首个省级监察委员会挂牌;

半个月后的2月11日,青海省监察委员会领导班子产生,至此,全国省级监察委员会全部成立;

2月25日,随着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顺利实现了监察体制改革与地方人大换届工作紧密衔接的安排与设想,为今年三月国家监委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改革的亲历者,我深刻感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件事不可能推进这么顺利。”重庆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雍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3.担当成就事业

2017年12月初,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就改革试点工作去四川调研时,看到四川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几张醒目的彩色图表,表上详细列着试点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与之对应的工作内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晓渡同志看完后说,看见你们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四川省纪委一位在场的同志回忆。

有底是因为看见各级党委、纪委扛起了责任。

有人做过监察体制改革背后的算术题。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县监委到最南端的三沙市监委,这项改革涉及人大、纪委、组织部、政法委、检察院、编办等多个部门,关乎国家、省、市、县3000多个各级监委,44151名转隶干部,新增200%以上监督对象。

如此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在150天内顺利推进,身处其中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忙、压力大,但感觉没有什么阻力。”四川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思考回顾后充满底气地说。“绝没有什么成为难题。”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白元和同样如此说。

他们所说的没有什么阻力并非指改革容易轻松,而是指在责任担当、政令执行、协调配合方面十分顺畅。如果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比作一盘纵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棋局,党中央就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卒各司其职、各展其长,一盘棋令行禁止、大局分明,上下齐心、形成合力。

这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各地党委尤其是党委书记扛起了主体责任。试点之初,党中央就非常明确,党委书记要负总责,自觉当好“施工队长”。实践中,各“施工队长”除了统筹全局,还“下工地”靠前指挥,以坚决有力的领导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在江西,时任省委书记鹿心社主动上门来到南昌市青山湖区检察院,与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代表们交流,听取他们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

“新疆距离首都北京虽远,但在推进改革试点上绝不能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秉持着这样的决心,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30多次对改革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推动新疆第一个完成省级监委组建。

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召开会审会,对13个设区市的实施方案逐一“过堂”,细致到办公场所的安排、监委牌子的制作摆放。

……

“施工队长”对照中央蓝图,精心组织“施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为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4.聚力共筑大厦

我们的党有力量,我们的制度有力量,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有力量。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有关单位主动担当、有力推进,共同建筑了监委“大厦”。

——作为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的专责机关,纪委在改革中承担好“能工巧匠”的作用,抓好组织实施和落实,研究解决机构设置、人员转隶、选举挂牌、后勤保障、留置使用等具体问题,着力打通改革“痛点”“堵点”“难点”。

——全国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组织监察委员会选举和任命工作,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间共作出20项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其中一年内就监察体制改革就作了两项决定,确保了改革于法有据、顺利实施。

——投身反腐无问西东,检察机关服从大局、主动配合,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共有44151名反贪干警转隶到监察机关,让反腐败力量更为集中。“这次改革顺应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迫切要求,从检察机关的角度,我们全力支持、拥护中央的这次改革。”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两会上抒发了检察系统的心声。

——组织、编制部门认真迅速摸清底数、落实干部调整配备事宜,着力做好编制、职数核实和划转等工作;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夜奋战,着力解决办公场所、办公用品问题……没有人掉链子,没有人敷衍,没有哪个是短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讲政治顾大局,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讲政治、顾大局,只有六个字,但背后是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在漠河的冬天,太阳下午三点多就落山了,天气十分寒冷,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完成改革,纪委的同志常在寒夜里奔波,县纪委孟泛飞的孩子在12月3日凌晨出生,他都没能赶到医院;云南昆明呈贡区纪委章长生,因为改革后编制职数有限,原来的副科实职被免了,只保留副科待遇,但他表示充分理解,仍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工作到深夜;江苏扬州一名老检察王翔,因长期连轴工作右眼视网膜脱落,领导有意照顾他,但他不愿意搞特殊化,转隶后主动请缨到执纪执法办案一线工作,他说轻伤不下火线,只要战斗在反腐败一线,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这股气势,背后就是每一位普普通通党员干部内心的那股劲儿,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为改革的架梁立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构成了改革浪潮中一幅动人的群像图。

“在我们基层,查的是腐败,感受到的是公平,对干部的监督应该从严,成立监察委员会有助于加大基层反腐败力度,所以我们都很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理拥政村委会卫生室负责人陈文琴斩钉截铁。陈文琴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高效推进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契合人民意愿、符合实践需要,得到广大干部群众鼎力支持。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委主任当选,一张张赞成的选票,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赞许与期待,正是民意的反映与表达。

为什么?“我觉得这得益于这几年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卓著成效。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锤炼洗礼,各地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党‘四个意识’普遍增强,有力保证了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同时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也在不断提升,对反腐败工作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增强。”王雁飞如此感叹。

步调一致向前进,党心民心同频共振,再难的事都不难。

(原题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高质高效从何而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