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化屋村,从“悬崖村”到“旅游村”

乌江源百里画廊(天竹峰) 裴建光 摄

国庆期间,这个僻静的山村备受游客青睐,自驾游、组团游的旅客络绎不绝,人流一下涌入这个苗家小寨,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10月1日,游客乘船游乌江源十里画廊 罗兴祥 摄

这个曾因贫穷而闻名的村庄,借力生态环境,做足山水文章,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由“悬崖村”到旅游村的华丽蜕变。

“悬崖村”变旅游村

早在1988年,化屋苗寨房屋破漏,不通水、电、路,人们要出村,必须攀爬村后的悬崖“手扒岩”,物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年人均收入214元,年人均粮食产量171公斤……

由于缺水和石漠化,该地种植农作物收益极低。在化屋民宿的菜园里,53岁的蔡尚恒对着地面狠狠地挖了一锄:“你看,一锄头挖下去全是石头,哪里还种得出好东西来。”

用村里人的话来说,那个年头,全家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化屋村麻窝寨 史开心拍摄于2009年

早年前,化屋苗寨到新仁乡集镇只有一条小路,该村麻窝寨的村民要出山甚至需翻过悬崖“手把岩”,由于远居深山,交通闭塞,出行艰难,很多苗族同胞甚至一辈子都未曾踏出过这片土地。

几十年来,贫穷困扰着化屋世代苗家儿女。

直到2004年,民建中央的对点帮扶开启了化屋苗寨改变的新篇。2006年,民建中央协调资金800多万元开始修建新仁乡集镇到化屋村14公里的通村油路,2009年,这条当地村民渴望已久的“致富路”通车,化屋苗寨打通了与外界的连接。

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杨华 摄

路通了,怎么发展?

化屋村通村柏油路 韩贤普 摄

怀抱江水、面临绝壁。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美景成了化屋苗寨的优势,依靠奇山秀水,化屋村做起了旅游文章。

在民建中央的对点帮扶下,化屋村建沼气池、修小水窖,实施了特色民居改造,建成了化屋码头、舞台、广场、宾馆、接待中心,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基础好了,乡村美了,游客也来了。

村民吃上旅游饭

“老板,还可以吃饭不?”

10月9日,化屋码头旁的画廊鱼庄里,几位游客问道。鱼庄老板是村民何兰,刚午休起来的她,招呼客人落座后便在厨房里忙了起来。

“比起往年的国庆,这个国庆节累坏了!”何兰告诉记者,今年国庆期间,画廊鱼庄每天仅接待就餐游客就上百人,住宿爆满。何兰说:“一天有4000多元进账,一个国庆大概有3万元的收益。”忙于招呼客人,何兰没有得到一天休息,甚至手机也掉进水里弄坏了,一直没时间上街购买新的。假期虽已结束,依旧有不少游客到鱼庄就餐,何兰面容略显疲态,但脸上依旧掩不住生意兴隆带来的喜悦。

何兰的画廊鱼庄

比起往年,今年国庆假期,化屋景区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

化屋村村民们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 罗兴祥 杨斌 摄

国庆节期间,化屋景区内每天都有这样一幅场景:来至广东、四川、重庆、贵阳等地的车辆不停地穿梭在通村路上,旅游团、自驾游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爆满,沿着路边停放的车辆延伸几公里长。

10月1日,游客在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景区度假。杨斌 摄

旅游带动消费,化屋村民们尽情享受着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我们就租单车、卖点小吃,七天有四五千的赚头。”搬迁户杨开方坦言,曾经祖祖辈辈都是从“手扒岩”上走过来的,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在家门口营生。

今年9月,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新线路正式开启,借势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被更多人熟知,雄奇美景、精品民宿、淳朴民风深受游客好评。

据统计,黄金周七天,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06万元,创历年新高。

旅游成为发展“神经元”

旅游产业的发展,拨动了化屋村发展的“神经”,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兴起。

化屋村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赵云便是其中一位,从小热爱苗家文化的赵云,自小就有将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愿望,无奈家乡的贫穷让赵云的想法一次次落空,只能外出奔波。

看着化屋村良好的旅游发展势头,今年5月,赵云和几位好友一起回到村里开了一家旅游公司,立志带领乡亲们将化屋苗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平时我们就组织村民排练苗家敬酒歌、舞蹈,有游客来便为他们表演,我们要让游客不仅能观赏美景,还能感受最淳朴的苗家文化。” 国庆期间,赵云公司开始接待旅游团,为游客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公司仅国庆假期便实现了近6万的毛收入。

化屋村花都里精品民宿

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如今化屋村已有星级度假酒店1家、特色民宿6栋、游客接待中心1个、农家乐近20户、农家旅馆4户,村民不断增收,人均年收入已从2016年的4400余元增长到2018年的9800元。

近年来,黔西县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该县旅游发展中心产业股股长杨亚告诉记者,黔西依托生态优势,以东风湖为核心,沿乌江水系,致力将乌江源百里画廊打造成“百里杜鹃-织金洞”旅游线上的黄金旅游带、黔西北最美的水上旅游线。

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化屋苗寨日新月异,“手扒岩”的过往已经刻在历史的年轮上,化屋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作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翟培声

监制:许学义 编审:黎荣 编辑:郭力艳

原标题:《黔西化屋村,从“悬崖村”到“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