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何书瑶 上观数据
2月5日,江苏徐州邳城河一相亲大会现场,男士排起长队多达百人,而女士则只有5人。邳州市民政局回复媒体记者,当地确实存在适婚男女比例失衡现象,且不少年轻女性婚恋观也发生改变,这些情况让许多男士在结婚方面存在障碍。
这条新闻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也将人们的视角引向了农村男青年的择偶困境。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部署了一项“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各地的调研结果明确显示出,在农村,择偶困境的确更多属于男性。
青岛市统计局调查发现,在青岛农村户籍18-35岁青年中,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男性占比32.40%,比女性(占比25.69%)高出近7个百分点。在31-35岁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的青年中,男性所占的比例相对女性也更高。
浙江省平阳县的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年段男性的未婚比例比女性高出14%。在浙江省泰顺县,农村单身青年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更是达到了1.3:1。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剩男”们的困境?不妨用数据来看看。
适龄男性比女性多出1700多万
关于农村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失衡的人口性别比是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浙江省平阳县公开的统计数据,当地18-45岁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为112.6。这意味着在这个年龄段,每100名女性就对应至少112个男性。在7-12岁的年龄段,性别比更是接近120。
绝大多数国家的生育史表明,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一般维持在102-107之间,如果超过107,男女性别比将很难在后天过程达到平衡。平阳县的适婚人口性别比显然明显超出了这一临界值。
从全国范围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20-40岁的人口性别比是108.9,略超出107的阈值。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出更加细致的各个年龄段的性别比数据:25岁以下人口的性别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值,10-14岁年龄段的性别比甚至达到了119。
根据七普数据,从绝对值上来看,目前20-40岁的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比一配对,总有男性找不到老婆,而条件较差、竞争力较弱的农村男性,往往就成为被“挤压”出婚姻市场的失败者。
不过,“农村剩男”问题引起人们大范围的关注与激烈讨论,是近几年的事。根据百度指数从2011年以来的搜索数据,“剩女”的搜索热度一直显著高于“剩男”,峰值的搜索量差距接近4倍。
以“剩男”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及报刊文章从2006年才开始出现,但最开始“剩男”指的更多是与“城市剩女”相对的“城市剩男”。直到最近几年, “农村”在“剩男”主题的期刊文章中成为最主要的关键词,“农村剩男”方成为走入研究视野的社会学问题。
次生问题:“天价彩礼”
在一些针对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的社交媒体讨论中,我们也找到一些新发现。
在知乎,搜索“农村男青年”“农村男青年择偶”等关键词,热度排在前四的问题,都拥有百万级别的浏览量,吸引了数千名用户长期关注相关问题。
其中,结婚成本过高是引发大家关注的一大痛点。知乎上热度最高的问题就与此相关,该问题提出结婚花费与一个家庭近十年的积蓄相当,获得了超600万的浏览量,截至发稿前有接近1800条回答。
我们采集了知乎问题“「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引发热议,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破解?”下的800多条回答,尝试分析网友们围绕这个问题都在讨论什么。
统计发现,除了“农村”,“彩礼”被提到的次数最高。
针对“彩礼”一词进行语序分析,我们发现跟在“彩礼”后面的高频后缀词就有“金额”“飙升”“很多”“房子”“大省”等。
以河南省农村某地区为例,彩礼平均值从2002年的6000元上涨到2018年的16万元,增长约25倍,远超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增速。
一方面,随着彩礼金额的不断上升,农村男青年的择偶压力更加沉重,“剩男”问题也日益突出。
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彩礼飞涨的本质原因还是人口性别失衡的情况下,农村的适龄女孩太少。知乎作者大猛就提到:“农村女孩少的不争事实,必然会接受(应是引起)最让人恶心的彩礼内卷。不要怪女方父母,你是女方父母也会这么做,因为你可能还有儿子也面临高额彩礼。”
人口流动加速,大量适龄女青年“出走”农村
在探讨农村男青年择偶问题的话题中,“城市”、“打工”、“经济”也是热门关键词。
许多网友认为,农村男青年的择偶困境本质上仍是发展的问题。当大家提到“生活”,被高频提及的前缀词包括“提高”、“农村”、“解决”、“挣钱”等。提到“经济”,“本地”、“农村”、“二元”等词也是被频繁说到的关键词。
为了提升生活水平、改善个人发展机遇,很多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生活习惯和家庭观念有了很大改变,而相比男性,城市生活对于农村女青年的影响更加明显。
农村女性可以选择城市、城镇青年,通婚圈扩大,这令更多的农村女青年将定居在城市作为奋斗目标。而农村男青年文化素质不高、经济基础薄弱,即使在城市找到工作,要在城市立足也很难,最后不得不回乡解决婚姻问题。这种错位和不平衡,令留守或返回农村择偶的男青年,存在交友圈子狭窄、难以接触到适龄女性的问题。
青岛市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报告就显示当地超90%的农村青年选择婚恋对象,仍以同县城为主,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婚恋对象局限于同乡镇。仅有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寻找外县(6.14%)和外省(2.19%)婚恋对象。
女性独立意识崛起,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此外,“女性”也是在讨论“农村剩男”的话题中被高频提及的关键词。
与“女性”联系最紧密的几个前缀词中,除了“农村”和“男性”,网友们频繁提到的“吸引”、“牺牲”、“尊重”等关键词,也可以反映出今天婚恋观的变化、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
知乎上相关的高热度话题中,湖南省湘阴县民政局“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也引发过不小的争议。
大多数人认为以解决农村男性择偶问题为目的而简单粗暴地将女性留在农村,是牺牲了女性的利益。同时,有更多人提倡应尊重女性选择的自由。
女性选择的自由不仅体现在通婚圈的扩大,也体现在“不婚主义”相对农村男性更被农村女性认同。
根据宁波市对当地农村青年婚姻问题的调查,当地农村女性更倾向不婚主义。数据显示,82.35%的男性认为婚姻“非常必要”,认为“可有可无”的仅为17.65%,认为“不需要婚姻”的为0;而女性认为婚姻“非常必要”的比例为59.85%,低于男性22.5个百分点,认为“可有可无”的比例为37.88%,更有2.27%的女性认为“不需要婚姻”。
虽然性别比导致了“剩男”必然出现,但人口流动加速、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拉大等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了“天价彩礼”、女性流出、不婚主义等现象,促使农村男青年陷入更深的择偶困境。而从更广阔的社会面来看,农村男青年择偶难,可能引起潜在的治安、养老等潜在社会问题。
2021年以来,随着各地政府针对农村青年婚姻状况的调查深入,相关建议及对策也在陆续提出。比如青岛市统计局着重强调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切实改变农民因为经济困难导致择偶难的现状。浙江省统计局同时也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婚恋宣传教育、搭建婚恋平台、拓展农村青年交往面等对策。
低收入、低学历的农村未婚男青年的婚恋问题,这几年逐渐走近大众视野, 从被忽视的角落到逐渐受到关注,尽管充满争议,但也许只有正视问题背后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动因,从根本上发展和提升农村男女青年共同所处的乡村状况,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才能真正拥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原标题:《数据告诉你,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剩男”们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