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专版 | 全域共富,黄岩这么做!

今天(4月14日)

《浙江日报》关注黄岩共同富裕之路

专版报道

黄岩开启“全域共富”新征程

来看全文

长潭水库

全区低收入农户数量由80448人减少至9668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435元提高至14754元,集体经济薄弱村实“三个清零”——过去5年,黄岩消薄增收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十四五”开局之年,黄岩又在全区开展“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率先开启巩固消薄增收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黄岩以创新全域协作体制机制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城乡协作、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统筹协调,重点实施“乡镇街道对口支援”“部门和重点企业联村”“干部联户”“乡贤助村”等十二大行动,以先行姿态构建具有黄岩特色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展新篇章。

一场“全域共富”的生动实践,正在黄岩全面展开!

城乡协作 致富有帮手

作为省重点扶持的“26+3”加快发展县,黄岩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十分明显。黄岩西部山区,位于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山高路远,发展受限,涉及7个乡镇、11万户籍人口。而黄岩东部,属于台州主城区范围,产业兴旺,经济发达。

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3月29日,黄岩以区委、区政府名义,率先下发《黄岩区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全领域协作、全方位统筹,推动全县域实现共同富裕。

《意见》以创新全域协作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十二大行动为重点,实施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025年底,黄岩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全域协作经验充分积累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体系和实践样板,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共同富裕先行区。

“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于黄岩实际作出的一项长期决策。”黄岩区委相关负责人说,“黄岩致力于将共同富裕打造成黄岩现代化先行的首个标志性成果,努力交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首张高分报表。”

岭根村“小橘灯”暖心工坊内,村民在生产杯盖

陈建立 摄

城乡协作,先富帮后富。黄岩实施“乡镇街道对口支援”“部门和重点企业联村”“强村帮带”等行动,以强带弱,结对帮扶,携手致富。突出党建统领,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延伸、无污染产业“工厂西扩”、闲置农房盘活、土地流转、购销合作等方式,帮助谋划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实现产业扶持、技术指导和资源共享。

西城街道结对平田乡、南城街道山前村对口帮带平田乡车里岙村、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结对江口街道江东新村……如今,每一个西部乡镇以及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都有结对的镇、街道、部门、企业或村庄作为“帮手”,告别“单打独斗”。

组装、抽检、装箱、出货……宁溪镇岭根村的“小橘灯”暖心工坊,一片忙碌景象。位于黄岩江口街道的台州希乐工贸有限公司,将杯盖生产线搬到了村里。

将劳动密集型的杯盖生产线搬到村里,是一项多赢之举。“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挣钱,公司还给村里8%的分红收益。同时,还能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岭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牟同耀说。

无污染产业“工厂西扩”,是黄岩城乡协作的一个新探索。目前,作为黄岩试点的宁溪镇已引进希乐工贸、市下控股、鑫旺农产品等6家企业。在岭根、上桧、大苔等10个村设立“小橘灯”工坊,带动近3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黄岩还实施“干部联户”行动,深化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由全区1034名结对干部帮扶582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按照“月月有走访”的要求,结对干部需定期上门开展关心慰问,想方设法用好各项政策和自身优势,从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各方面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资源下沉 生活更富足

走进宁溪镇五部村“小橘屋”,公寓内卫生间、电视、沙发等,一应俱全。楼下是卫生所、快递点、公交站点,以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入住的老人以及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这里又干净又方便。以前跟弟弟一起住,住的是老房子,哪有这里好。”81岁老人喻昌土对新家十分满意。

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是黄岩夯实“共同富裕”基底的兜底举措。全区开展“住房共建”行动,鼓励村集体通过规划新建、盘活流转等方式,建设困难群众“小橘屋”,确保今年上半年有30%以上的行政村拥有一处以上的“小橘屋”,到今年年底,实现297个行政村全覆盖。

屿头乡周家寮村异地搬迁后新村样貌

近日,黄岩屿头乡布袋山村栅头异地搬迁安置点,20户村民搬进新居,走出了高山。去年,黄岩共投入政府补助资金960多万元,对居住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居住分散地区的224户738人实施了异地搬迁。

黄岩将财政资金、优质资源向欠发达乡镇倾斜,坚持政府兜底、民生为先,让西部山区群众,能够享受到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实现生活富裕、精神富足。

黄岩实施“医疗资源下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以“医联体”“教共体”建设为抓手,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共生、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阵地提升工程、服务供给工程、人才培育工程,全面推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乡村。

西部山区位置偏远,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拨打120急救电话后,以往救护车都从城区出发到宁溪,再转运到医院,耽误抢救时间。近年来,黄岩相继在宁溪镇中心卫生院、北洋镇中心卫生院设立120急救分站,有效缩短农村及偏远山区急救服务半径,为山区群众医疗急救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打造西部山区“半小时急救圈”“20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西部学校“双师课堂”优质名师“云端”教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现全区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一系列惠民举措的实施,正逐渐补齐黄岩西部山区的各项短板,山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人才下乡 发展有思路

一场春雨过后,长潭水库烟雨蒙蒙。来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省科技特派员王平,沿着环库公路驱车1个多小时,如约前来,给上垟乡的橘农作技术指导。

上垟乡是黄岩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位于国家一级水源地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自2012年入驻上垟乡担任省科技特派员以来,王平已帮助上垟乡引进种植了近10个柑橘新优品种,全乡柑橘种植面积发展到近3000亩,几百户山区群众依靠种植精品柑橘增收致富。

南城街道吉岙村

王敏智 摄

黄岩享有“中国蜜橘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果蔬等农产品是西部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在黄岩的田间地头,常年活跃着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帮助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据统计,2021年,黄岩共有14个省市区科技特派员项目,涵盖柑橘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茭白套养甲鱼技术、杨梅猕猴桃轻简化栽培技术等研究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岩大力开展“科技支农”行动,重点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攀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农村科技型人才培育”三大科技强农惠民工程。为加强农村基层科普宣传力度和技术推广力度,区经信科技局牵头,联合省市区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以及农业农村局、科协、民主党派等单位、团体,上山下田开展送科技、送人才、送培训等活动。

同时,实施“青年英才聚台州”计划,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市“500精英计划”,强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高等院校的校地合作,加大农业农村相关适配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在黄岩,江浙沪教授共助乡村振兴,已成为美谈。以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以及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为代表的高校教授,纷纷扎根黄岩乡村,开展技术攻坚和规划指导,为黄岩蜜橘振兴、中药材产业发展、古村落保护开发出谋划策。

走进江口街道东魁村,沿着杨梅始祖地文化广场拾级而上,180多岁的东魁杨梅老母树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东魁杨梅是世界上最大果形的杨梅,占全国栽培面积的65%,这些东魁杨梅都是由这棵老母树分枝散叶出去的。”说起东魁杨梅,黄岩东波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解从波滔滔不绝。

10年前,在外经商的解从波毅然回乡,带领乡亲振兴杨梅产业。如今,东魁村杨梅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东魁杨梅始祖地”已成为东魁村最醒目的标签。

乡贤是带动乡亲致富的重要资源。黄岩大力开展新乡贤“三助三引”活动,以全区引回百名新乡贤人才、回建百万新乡贤资金、牵引百亿新乡贤项目为目标,打造“乡贤+”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新乡贤工作以来,黄岩全区累计引进新乡贤回归项目79个,涉及投资资金302.8亿元,带动就业4700余人。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浙报专版 | 全域共富,黄岩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