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寻踪 | 记得,所以不朽!追寻王干青英烈的足迹

庆/祝/建/党/100/周/年

以己之微光

耀国之远方

德阳日报新媒体特别策划

——英烈寻踪

“告贪官、抗军阀、加入共产党领导‘七·四’农民暴动……”

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之一王干青

甘洒热血写春秋

用生命铸就丰碑

感念舍生忘死

珍惜来之不易

这一站“英烈寻踪”栏目的采访拍摄

直播团队以成都十二桥烈士墓为起点

/////////////////////////

在成都市青羊区青羊正街文化公园

36名烈士安葬在十二桥烈士墓

前来献花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通惠门,十二桥,

血雨腥风应有涯,天地如今变清明,

今日我辈复登临,痛定思痛泪沾襟。”

这是青年党员黄河银创作的诗

他说,每当带孩子逛这座公园时

都会带孩子来烈士塑像前看看

把展板上烈士们的生平故事

讲给孩子听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我们获得越来越多关于王干青的线索

王干青(1890~1949),是绵竹五福镇(今富新镇)高华院人。1908年,王干青怀着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重振中华的远大理想参加了同盟会。1927年夏,经张秀熟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这期间王干青告贪官、抗军阀,英豪气魄尽显。

得知在绵竹市档案馆

还收藏着王干青与友人章璞的亲笔书信

我们随即辗转赶到绵竹

王干青写给友人的书信

一共六封,诗词二十四首

被细心地保存在档案袋中

绵竹市档案馆保管利用股股长黄燕戴上手套

小心翼翼地打开档案封面

一封封书信字迹清秀

爱国、爱家乡之情跃然纸上

城南灯花记当年,

列肆画图襁负看。

鄂国壁间毛发动,

明妃马上鬓眉纤。

冠裳想见贞观治,

环佩依稀月夜还。

不是他乡逢比日,

丹青零落不成妍。

1928年,绵竹“七·四”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后,王干青化名潜夫,辗转到双流彭家场隐居。期间,王干青多次给好友章璞(字琢如,绵竹人,192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先后任省立二中、省女师附小、绵竹中学校长)写信,向他讲述生计的艰难,民众生活的困苦,对战火连年的痛恨,对家乡的眷恋……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基于此,在隐居期间,他春节看见街上贩卖的年画,触景生情写下的。

在档案馆中,黄燕也分享了当时绵竹“七·四”农民武装暴动亲身参加者的口述材料。而暴动正是因为叛徒谭尊五、赵祝山等人的出卖提前泄密而失败。

1906年,王干青毕业于绵竹县立师范学堂

绵竹中学是此次寻踪的重要一站

“我们都应该铭记他们,革命先烈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材,尤其是学子,要记住身边的榜样。”绵竹中学办公室主任谢明全带我们参观了校史陈列馆。

这里精心收藏着王干青求学足迹的资料

王干青作为杰出学子

他的事迹被呈现在陈列室

并印制在校史文化读本

此外在学校走廊

学子们抬头可见

王干青的人物画像简介

线索在拍摄过程中不断丰富

在谢明全的帮助下

我们还辗转联系到王干青的侄孙王永智

跟随他的步伐

我们前往绵竹市人民公园

这里矗立着“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

公园碑林处还有王干青的书法……

“我听父亲说,那个时候革命工作很紧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用湿毛巾把嘴巴蒙上,担心夜梦中不慎暴露党的秘密……”

王永智从小就听父亲说起

老一辈的革命事迹

在王干青的衣冠冢前,王永智深深鞠躬,深情讲述烈士后辈传承遗志的故事。“他是甘洒热血为国奉献的人,我们后辈也代代传承着为人民做实事的精神。”

“绵竹有这么一个人物,是我们绵竹人民的自豪。”正如王永智所说,“王干青”这个名字铭记在绵竹人民心中。

为了纪念王干青

曾经还有一所学校改名为

私立干青初级中学

五福镇(现富新镇)有一条道路

被当地人称为干青路

……

直播团队在干青路采访过程中

随口一问村民

人人都能说出几句这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缅怀英烈

更铭记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

向所有奉献致敬

/////////////////////////

本次直播播出后

截至4月10日上午10点

已达17.6万次观看

网友们可扫码

观看直播回放

或通过德阳日报微信公众号

点击“报花直播”栏目观看

原标题:《英烈寻踪 | 记得,所以不朽!追寻王干青英烈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