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民俗学研究者彭伟文,醒狮文化有何独到之处,问我吧!
思想
2022-01-05
彭伟文
近期《雄狮少年》的热映,又一次让舞狮文化获得空前关注。而20多年前,香港电影黄飞鸿系列的《狮
…
王争霸》可能是更多人无法抹去的记忆,黄飞鸿的形象也自此和广东醒狮紧紧勾连在一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源远流长的醒狮文化随着广府人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国家,乃至欧美各国。
从古至今中国都没有狮子,狮子如何演变成代表广东人的醒狮?舞狮南北分宗,究竟有何不同?黄飞鸿如何从平凡武师成为一代宗师?醒狮传承面临哪些困境?我是广东醒狮研究者彭伟文,关于醒狮文化及其传承变迁,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
235
共18个提问,
13
个回复
进行中...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
1
2022-01-12
彭老师好,醒狮从业者大多为年轻男性?狮头狮身这些道具都是自己制作吗?
彭伟文
:
2022-01-12
59
您好!主要是年轻男性,但也有中年或老年的师傅,也有一些小学员。狮头和狮被有专门的生产者制作,自己做不了。
回复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呢:
2
2022-01-13
老师怎么看待舞狮逐渐商业化?现在为开店进行的舞狮活动是不是不够专业?
彭伟文
:
2022-01-13
39
参加开业、迎神赛会等活动获得报酬,本来就是广东醒狮传承者的收入来源之一,只是占比多少的问题,所以如果仅限广东醒狮的话,商业性原本就是存在的。在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影响下,全国很多原本没有醒狮分布的地方都有了在店庆等场合雇醒狮助兴的现象,这些基本上除了外形和广东醒狮的关系就不大了。但是,既然有这样的需求,那么自然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是不会从学科立场出发对这种现象作价值判断的。至于其他地区的流传的舞狮则有自己的传统,有些已经失去继续传承的社会基础,如果传承者觉得合适,我想不出反对他们将自己的传承商业化的理由。
回复
西瓜可乐味:
1
2022-01-13
老师好,请问南北舞狮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大概哪些地区还保留有这种文化啊
彭伟文
:
2022-01-13
12
所谓南北舞狮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根据上世纪80-90年代进行的全国民族民间舞蹈调查,我国除了西藏以外都有舞狮分布,所以我是不太赞成“南北舞狮”这个说法的。现在通常说的南狮和北狮,南狮以广东醒狮为代表,以神似为主要特征,需要结合南派武术基础,除狮头外造型比较朴素。现在看到的带毛或流苏等装饰的裤子和鞋子,最多也只有二十余年历史,过去都是日常穿着、方便行动的裤子和鞋子即可。北狮以河北双狮和北京太狮为代表,更重形似,杂技色彩比较浓厚,几乎全身缀毛。但是,还是要再说一次,这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法,不能代表的我国所有舞狮的情况。
至于哪些地方还保留着舞狮活动,因为我国舞狮实在太多,传承情况太过复杂,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各省卷看看,再查找一下这些地方还有没有舞狮。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查一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有很多舞狮都已经被认定为各级非遗了,可以大概看到现在的传承状态。
回复
donottag:
1
2022-01-09
老师,舞狮为什么会加入武术 最早的时候舞狮是什么样的?功能性大于表演性?
彭伟文
:
2022-01-12
3
史料上有记载的舞狮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于公元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法会行列中的舞狮(此前的一个回答说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舞狮出现在7世纪,是我记忆有误),可见最初是随佛教进入中国,作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存在的。书中没有记载具体的舞法,所以存在功能性大于表演性的可能。后来到了唐代,史料记载的“太平乐”(亦称“五方师子舞”)等在宫廷表演的舞狮,就主要是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表演了。
回复
纸袋玫瑰:
1
2022-01-09
您好,为什么广东称舞狮为醒狮?大概需要多少人能够完成一场表演?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从事这个?
彭伟文
:
2022-01-12
3
根据佛山地方文化研究者区瑞芝的说法,是因为舞狮原来叫“瑞狮”,粤语发音和“睡狮”一样,所以就改成“醒狮”了。没有史料证明和一度流传的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醒来将会震惊世界”的故事有关系。醒狮表演至少需要一头狮子两个人,加上鼓1人、锣1人、钹2人(一对),但单狮出动的情况极少,通常会是双狮,鼓两面,锣一面,钹两对,再加上其他辅助人员,一场完整的醒狮表演至少需要十余人。如果需要用到桩阵,那么就还要增加人手,加上杂务,至少需要近20人。根据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据称广州有上万人从事醒狮行业,但实际上能以此为专职赚到钱的只有非常非常少的凤毛麟角者。
回复
熊:
1
2022-01-09
女孩在醒狮文化表演中尤具特色?
彭伟文
:
2022-01-12
2
如果用到“尤”字那就是有比较的,所以这个取决于“特色”是什么,很难定论。
回复
澎湃网友imyeai:
3
2022-01-06
我看到影视剧中有喜事便会有舞狮,请问醒狮活动是从何而来?是谁赋予了它现今的意义?
彭伟文
:
2022-01-07
11
影视剧里的舞狮,大多可能都只是起点缀作用。随着徐克《黄飞鸿》系列的影响,现在确实很多不发生在传统醒狮传承区域的故事,里面出现的都是醒狮了。至于醒狮活动的由来,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没有可信史料说明广东醒狮起源的时间和地点,但一般都认为起源地在佛山,根据传说,通常会认为起源于明代。从学理上来说,醒狮是以南派武术的套路演练为基础的,那么它的起源应该不早于明代中后期。根据史料记载,著名的佛山黎氏狮头扎作在清道光年间开店承接业务,说明当时醒狮已经非常兴盛。因此,只能推测醒狮大概起源于明中后期到清初,清中期已经非常兴盛。当然,那之前舞狮在我国已经有漫长的历史,史料上第一次出现舞狮是公元7世纪的事了。总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舞狮最早作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传入我国,逐渐被普通民众接受,最后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瑞兽舞之一。
回复
山有木兮卿无意:
1
2022-01-05
请问您,什么是醒狮,和舞狮有什么不同?
彭伟文
:
2022-01-07
11
醒狮是舞狮的一种。
回复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
2
2022-01-05
彭老师您好!舞狮为什么会用作店庆和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为什么是狮子而不是龙啊?
彭伟文
:
2022-01-07
4
您好!首先舞狮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我国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是分布最广泛的瑞兽舞,成为喜庆场合的选择是很自然的。另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如果是店庆的话,舞龙也太占地方了呀。在重大节日,还是经常可以看到舞龙的。而且舞龙的形式也远比想象的要丰富,比如你可以搜一下浙江的板凳龙和香火草龙,可能会有意外之喜。除了舞狮和舞龙外,我国还有舞麒麟等瑞兽舞,在它们的流传区域,舞狮舞龙就要让位了。
回复
甜分七:
1
2022-01-07
过去春节似乎会有舞狮活动,而现在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醒狮文化会失传吗?
彭伟文
:
2022-01-07
4
就我所知,目前醒狮活动虽然不能说非常兴盛,但整体情况还是不错的。随着近年广东人对本地文化越来越重视,醒狮在普通大众中的关注度更高了,暂时应该不用担心消亡的问题。但是,所有民俗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社会基础,一旦这个基础不存在了,那么就有可能会消亡,所以“长此以往”还是有可能失传的,这个谁也不敢保证。
回复
柒星:
1
2022-01-05
舞狮文化走向了海外,却在国内逐渐销声匿迹对吗?
彭伟文
:
2022-01-07
4
这位朋友问了三个问题,我在这里合并回答一下。
第一个,也就是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的。舞狮传到海外的,主要是广东醒狮,随粤籍移民向外传播。这些海外粤籍移民,从各方面来说和在广东的醒狮传承者是非常相似的,有些在移民前就是习武练狮的,文化上具有连续性。即使是这样,舞狮真正在海外落地生根,并对国内的醒狮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也就是东南亚华人社区。若论群众基础、开展规模和水平,还是要数国内的醒狮。其他地方的舞狮文化可能确实有些已经消失或面临消失,但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总的来说,当一种民俗事象失去传承的社会基础,就有可能会消失。
第二个问题是“舞狮训练太难是年轻人入行的门槛吗?”我想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现在好玩的太多了吧?作为业余活动的舞狮,需要面对游戏等竞争对手,确实不太容易吸引年轻人了。如果说是职业舞狮的话,实际上现在并没有真正形成可以养活一个行业的舞狮市场,从业者容量本身就不大。难度方面确实不能算容易,但我想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为何现在只有少数地区可以看到舞狮?”舞狮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根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省为单位出版的《全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我国只有西藏没有记录到舞狮,全国的舞狮种类非常多,传承群体的性质也不一样。随着人口流动,青壮年外出读书、工作等原因,有些地方失去了舞狮传承的社会基础,那么自然就见不到舞狮了。另外,随着生活方式,尤其是娱乐和节庆仪式的变化,舞狮在一些地方存在感大不如前,可能会发生有些地方仍然有舞狮却没有被大众感知到的现象。不仅舞狮,很多民俗现象都是如此。希望更多人注意自己家乡的文化,主动去认识和感受它,相信大家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新认识的。
回复
神的鱼儿:
1
2022-01-06
请问老师,真实的黄飞鸿也如同电影一般厉害吗?为何会从武术世家变成现在的舞狮世家?
彭伟文
:
2022-01-07
3
黄飞鸿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他有很多故事,但是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传统史学承认的史料,这个人的形象基本上是靠坊间流传的故事和电影建构起来的。但是,由于这些故事来自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故事的逻辑本身又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我们大概可以通过故事和其他资料互相印证,部分还原黄飞鸿的形象。不能肯定黄飞鸿像电影里一样比其他人都厉害,但可以肯定黄飞鸿是一位令人敬服的武术家。他的众多徒弟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猪肉荣,本人确实是卖肉的,但实际上不是电影里那样胖胖的,而是一位体格精壮的武术家。他和其他工余随黄飞鸿习武的弟子不同,是带艺投师的。过程大概是,林世荣不服黄飞鸿的名气,有一次拦路挑战,被黄飞鸿的武功折服,从此死心塌地以其为师。黄飞鸿去世后,当时在香港开馆授徒的林世荣把黄飞鸿的遗孀和孩子接过去,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银幕上的黄飞鸿。考虑到林世荣在民国初年曾经获得武术比赛冠军,从孙中山先生手上接过奖牌,那么可推论,黄飞鸿的武功应该也在他之上,属于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当时在广州和佛山像黄飞鸿这样的武术家不少,以至于他是否跻身清末民初广东武林十虎之列都有不同说法(他的父亲黄麒英则毫无疑问是)。黄飞鸿之所以“变成舞狮世家”,主要就是武馆和舞狮的密切关系和电影加工,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了。
回复
熊:
1
2022-01-07
醒狮文化以佛山为最?
彭伟文
:
2022-01-07
2
不能这么说吧。现在醒狮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是广州和佛山,此外广东的遂溪也有舞醒狮的传统,香港和澳门也是醒狮的传统分布区域。如果说“最”的话,这就涉及到一个标准问题,很难判断了。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