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王弘治,关于网络黑话的前世今生,问吧!
百科
2021-06-15
王弘治
“赋能”、“链路”、“对齐”、“颗粒度”,此前张一鸣在字节跳动九周年的演讲中,批评了企业内部
…
一段“复杂的描述”,讽刺了黑话在互联网大厂流行的现象。2021年,我们又被“内卷、打工人、干饭人”包围,“yyds,姐学、糊弄学、凡尔赛学”也在流行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令人目不暇接的流行黑话中,怎样的词汇会更加有生命力?什么是语言的进步和衰退?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互联网黑话的流行? 我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王弘治,关于网络黑话、流行语的前世今生,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
469
共25个提问,
16
个回复
进行中...
丹妹:
2
2021-06-28
王老师,想问您一个普通老百姓纳闷的问题(生活中也找不到机会问):我们读背的唐诗宋词每个字或词的发音是怎样确定的,普通话不过几十年,古时人的读法又没记录,还要保证押韵,这完全是houlaiq研究人员的再创造吗?
王弘治
:
2021-07-17
2
我们现在还有唐宋时代的韵书保留下来,这是我们确定和重构中古时代音系的直接根据。这个工作大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有较为科学的方法来做的
回复
:
1
2021-06-26
在我们的方言中,“才将”意思是刚刚,但也可以说“才”。某一天在文言文中发现“将”是作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才突然意识到平时说方言“才将”里的“将”大概也是助词。很好奇,在几千年前,我们这的人是怎么说话的,用方言说文言文一定很有趣。
王弘治
:
2021-06-27
2
才将,也有地方说将才,其实与“刚才”是从同一语源来的,读音的差别是古代不同韵母变读造成的。方言中往往保留相对古老的词汇,当然普通话里也有,没有一种方言真是斩断所有与古代联系的。
回复
纸袋玫瑰:
8
2021-06-17
请问老师,肉夹馍为什么是肉夹馍不是馍夹肉?我们的汉语为什么会有这种用法呢?是不是也是导致现在黑话流行语产生的一个因素?因为汉语太多元了.....随便怎么搭都能让人理解😂
王弘治
:
2021-06-18
30
"肉夹馍“的成因我听到过两种解释,一种很理论化,认为是与词汇结构内部的语义”格“变有关,实际就是”馍夹肉“,这种分析在汉语里是不是成立还有待考查;另一种分析我觉得更接地气,”肉夹馍“实际就是”肉“+”夹馍“,夹馍这种可以夹东西的馍的名称,夹菜就叫菜夹馍,夹蛋就叫蛋夹馍,放肉当然叫肉夹馍~这里倒不是完全混搭,还是有一定理据的
回复
两只乌龟跑得快:
1
2021-06-25
王老师您好,想问一下专业书籍的版本,请问索绪尔的著作一共有几本?哪个版本比较好?
王弘治
:
2021-06-27
0
索绪尔的书国内主要引介的就是《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是他学生的上课笔记,又有版本差别,现在国内能看到几种。他本身是历史语言学家,是研究原始印欧语的,这方面国内几乎看不到相关翻译
回复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
1
2021-06-19
老师您好,请问您觉得语言到底是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传统,还是跟随潮流演变,实用为主??
王弘治
:
2021-06-22
21
关键在于,语言基本做不到保持原汁原味。语言变异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从前有历史语言学家打过一个比方,说语言的传承,就像是锯木段,先锯下一条,然后比着它,再锯下一段,然后再比着第二段锯一段,我们以为应该锯到最后所有的木段都一样长,可不知不觉,差异就会越来越大。语言随着时间的潮流变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回复
西瓜可乐味:
4
2021-06-18
王老师您好!您觉得什么样的词汇更加有生命力?怎么界定词/语言的生命力呢?前段时间六安的地名读法也引起很大争议,你怎么看待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些词的读法可能不再众人所知?例如诗词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这种时候到底用古音还是随现代音呢?
王弘治
:
2021-06-22
15
古音好,还是现代音好。首先从我们专业领域,就有争论。比如,都是现代汉语的发音,怎么确定谁是古音,谁是现代音,根据是什么?这里经常有争论。你提到的“六安”和“石径斜”的读音问题,是不是古音,还有不同意见。这两个字的读法,我自己的意见都不同。我支持六读lu4,但斜还是读xie2。六的读音可以随绿林好汉的绿,但斜读xia就谈不什么语音变化的规律,完全是人工瞎造的。但字典专家可能不尽同意我的观点,他们取音又有不同标准。读音有分歧,意见有分歧,都很正常,主要还是需要弄清楚之所以这么主张的根据是什么。
回复
小七叽咕叽咕:
1
2021-06-16
您好,像干饭人,打工人,内卷,躺平等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这些词语流行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呢,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语言的变迁呢,谢谢
王弘治
:
2021-06-18
31
我认为这些词修辞意义大于词汇意义,像”内卷“这个正火的词,现在大家的用法跟历史学家的用法之间还是有差别的。词汇有个特点,在日常使用中出现的频度越高,内涵越空洞,”内卷“的学术指称究竟是什么,大家都不追问了
回复
小兔兔
:
1
2021-06-21
请问您,网络黑话如何流行起来呢?网络黑话的意思如何让全社会知晓?网络黑话也没有字典呀!
王弘治
:
2021-06-22
7
以前每年会出一本《新词语词典》,这书基本市面上买不到,就是一种参考资料。网络黑话具体怎么能让全社会知晓,在现在的传播条件下,做到大规模传播不难,能不能做到全社会知晓很难说。有些词汇,即便是日常用语,也可能做不到全社会知晓。流行这回子事,无论在语言,还是在其他领域,比如服装、餐饮都很难预测。这已经超出了语言学的领域,涉及到社会心理了。
回复
今天也要努力拉伸:
2
2021-06-17
您好,互联网黑话作为一种圈内符号,目前在社会群体的讨论度一直居高不下,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些符号会出圈并被很多人使用从而再生产文本呢?
王弘治
:
2021-06-17
21
你好。我现在只做一些印象式的回答吧,这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很值得做一下心理问卷的统计调查。从一般印象上讲,“出圈”主要是指容易被接受并广泛传播,这一来是由于媒体手段的推动,互联网传播号称”病毒式“传播,公众知晓度高,容易形成认知共识,一下子大家都熟悉这新形式新意义,这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讲,这跟我们语言使用习惯中对”新奇度“的偏好有关,出圈的新符号,往往也造得相当新奇可爱,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它具有修辞价值。以上可以看成是这类所谓”黑话“能产性高的基本原因。
回复
澎湃网友imyeai:
1
2021-06-17
请问一下文字缩写这种流行是怎么开始的?
王弘治
:
2021-06-18
15
我没有做过追根溯源的工作。文字缩写的做法古已有之,许多古代典故也有截字缩写的用法,比如画蛇添足可以缩截成蛇足。汉语当中,这种缩略造词有很多,现在字母词用首字母缩略既有汉语本身的造词影响,也受现在外来词缩略的影响,还有网络环境净化的技术压制也有催生作用,打不了汉字,就用字母
回复
二之一:
3
2021-06-15
当语言的功能性发展速度超过规范性的时候,我们的规范明显落后于实际情况,先锋导向作用几乎失准,我们能做什么?
王弘治
:
2021-06-18
1
规范永远落后,这是语言发展的通则
回复
小兔兔
:
1
2021-06-15
请问您,网络语言汉语和其他语言产生新词汇速度一样?
王弘治
:
2021-06-18
1
产生新词的速率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刺激;语言本体基本是稳定的,词汇当中的核心构成成分非常稳定。至于哪种语言里新词出现的会比较快,最好是观察这种语言使用者的共同社会环境。
回复
能折叠为什么要删:
1
2021-06-15
老师您好,我最近看了巴赫金的狂欢诗学,联想到现在的互联网舆论,有些问题想不明白。以食物、动物、排泄物、性作为詈骂的工具,或是为了揭穿被骂者的虚伪,或是为了搅乱现有等级秩序,都是一种狂欢仪式。那请问,现在舆论场上指责谁谁是“非蠢即坏”、“穷鬼”,这岂不是加固了现有社会等级秩序?也没有什么虚伪被揭穿啊。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应该用什么范式进行分析?谢谢老师了
王弘治
:
2021-06-18
1
我也不确定可以用什么范式分析。不如让文学的归文学,语言的归语言,社会的归社会。语言的社会使用本身有规范,比如在公共空间,大家最好都遵守礼貌原则。诗学分析在语言学领域用武之地甚少。
回复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
1
2021-06-15
请问王老师,譬如打工人、凡尔赛学、内卷、十动然拒这种流行语是不是在写作中应该被禁止?会不会让我们的表达变得低俗?
王弘治
:
2021-06-18
0
表达低俗的原因往往不在词汇,而是表达的方式,大厂黑话的堆砌其实也很低俗。废话比黑话更应该禁止。
回复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
1
2021-06-15
请问王老师,方言是不是就是最早的黑话?也是在一个群、圈子里流行开来的?
王弘治
:
2021-06-18
0
方言这个词,我们一般多指地域方言。你问题指的社会圈子里流行的语言变体,一般指的是社会方言。还不甚一致
回复
山有木兮卿无意:
1
2021-06-16
为什么大厂黑话会引起那么多人反感??也是一部分人在互联网圈内使用哇?缩写、简略的表述算是语言的倒退吗?我觉得还是进步耶,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多的意思。。
王弘治
:
2021-06-17
2
所谓反感的产生,是因我们一般都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可以感受到文字里有没有诚意。纵然一开始像贵州老虎头一回看到驴,会被唬住,但终究能理解到大厂黑话包装下的空洞无物,知道是在唬人,还不会反感么?
缩写和简略是语言里一种基本交流需求,但交流同时也要求表达清晰,这也是有效交流的基础。否则脑电交流就好了。简略和清晰之间是有一点儿张力的,我们的日常交率应该建立于这两极的平衡之上的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