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曾观察全球200多家书店,为何城市不能没有书店,问我吧!
品位
2021-06-15
绿茶
从最初每个地区标配的新华书店,到后来逐渐多起来的、装潢更精美的独立书店,再到一些隐藏在角落中
…
的古旧书店和二手书店,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份关于书店的记忆。不同城市里的书店,会有怎样不同的故事?国内外书店在经营和设计上有何不同?
十多年来,我以“书店观察者”的身份,先后走访了中国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台北、香港等十几个城市,同时足迹也遍布海外,在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大阪和新加坡等地,探访那里别具一格的书店。专业人士如何打开一家书店?关于全球书店的辉煌兴衰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
313
共20个提问,
5
个回复
进行中...
守信则立:
2
2021-06-10
如何将书店的一种文化味道传递到社会中去?让书店为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增添一份宁静?请回答,谢谢!
绿茶:
2021-06-15
54
书店的确是城市中最宁静的所在,但这份宁静不一定被所有人接收到。我们说这个社会浮躁,其实是人心的浮躁,大家似乎被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内卷化”成浮躁体。书店作为一种文化体,应该自带宁静功能,但至于对全社会的影响,毕竟有限,本身走进书店的人就不多,能够在书店买书,或者能够真正的读书的人更少。对于书店业来说,他们首先要生存,而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和功能,还顾不上做更多考虑。也许,只有书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元。也许这影响会慢慢渗透。
回复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
4
2021-06-10
请问您~有没有遇到过你觉得是咖啡店实际上是书店的这种意想不到的经历?感觉现在很少有一家专门卖书看书的地方了,很多都是会和咖啡文创相结合?您怎么看待这种形式融合呢?对书店是一件好事吗
绿茶:
2021-06-15
34
书店和咖啡的结合,似乎被认为是理想的结合方式。的确现在很多书店都愿意引入咖啡,让逛书店的人能在这里多停留,坐一坐,或者约朋友一起聊一聊。这对书店无疑是好事啊!但咖啡的运营和书店的运营是两种商业,需要投入另一批资金和人员,虽然咖啡收入对很多书店而言是占比挺高的收入之一,但同样面临书店面积、人员投入等压力。咖啡引入对书店无疑是加分的,但也不是非有不可,对于一些独立小书店,能够坚持做出特色,比引入咖啡更为重要。我逛过的书店中,没有咖啡也能吸引客流的也大有书店在。
回复
曹乾:
2
2021-06-12
为啥城市不能没有书店,想听一下您的大论。
绿茶:
2021-06-15
32
书店是人与书相遇最理想的场景,有些人,就因为偶尔在书店里和某本书相遇,或和某场新书活动相遇,因此爱上书,爱上阅读。书店的存在,就是提供这种相遇的可能。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书房里,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完自己书房里的书,但爱书人还在不断买书,不断把好书搬回家,书房里的很多书,也只是提供了一种被主人打开的可能,或者,有时候偶尔会用到。
书店在城市中存在时,或者在你生活周边存在时,你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但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关门了,你会很不舍,很唏嘘,甚至会上网发帖呼吁,为什么偌大的城市,没有这么一家小小书店的生存空间。还有些书店,关门的消息刷屏后,很多从来没有逛过这家书店的人,都会转发、刷屏并且感慨,就像不久前关门的已经开了二十多年的“盛世情书店”。
身边的超市、理发馆、修鞋店、房屋中介等等这些店关门,我们也许都不会有太多感觉,关了这个品牌的,可能还会新开迭代品牌的,总之不会影响太多。为什么书店关门会引来人们的不舍和留恋,这大概就是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
书店自带一种文化属性,或者说审美属性,让我们的城市多了一种色彩,多一种宁静的社交场景。就像我去每个城市,书店都是我主要流连的路线,哪怕他再处于深巷,我都希望能找到,走进,坐坐,或者和主理人聊聊天。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书店,对于而言,这个城市就索然无味。
回复
瑞典火柴:
1
2021-06-10
您好。每个文青都会有一个书店梦,但书店生存艰难。城市更是这样,大一点的城市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这些书店生存的宽松政策,但实际情况反应的是并无卵用。
我想说的是,怎么能够让这些书店活下去?
绿茶:
2021-06-15
33
书店,生存,不是凭空一句话,也不是单纯一个梦想,而是一种事业和责任。我接触过的书店主理人,都有着和您说的一样梦想,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让理想落地。生存本身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靠自己的决心和努力获得,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书店,都不是靠政策或其他外力而活着的,最终,书店也是一种商业生态,主理人在一年又一年的经营中获得生存智慧,并且,艰难而坚定的活着。正如万圣书园刘苏里先生所言:“万圣存在了十年之后,我想让他死掉已经很困难了”。这十年,万圣经历过所有的困难,已经有着自己非常强的造血能力和生存能量。
我想说的是,书店跟所有商业体一样,他有自己的生存逻辑,虽然艰难,但这个商业逻辑真实存在。
回复
She yanwei:
1
2021-06-11
老师你好,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书店,请问目前在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开一家书店有多大可能能独立经营下去?中国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居民对书店的需求是否存在差异?谢谢老师的回答。
绿茶:
2021-06-15
2
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似乎是每个人梦想。广州有很多很好的独立书店,如博尔赫斯书店、1200书店、学而优书店等等。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模式,也期待您能让自己的理想落地,终于实现开书店的梦想。不同城市,自然有不同的书店生态,差异化恰恰也是书店多元化的体现。我们现在去全国不同城市,似乎每个城市都一个样,但如果深入地去逛每个城市的书店,就会发现,不同的城市有不一样的书店,而这些不一样的书店,也是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的另一种表现。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