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心理咨询师尹琳,“鸡娃”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一生吗,问我吧!
教育
2021-04-28
尹琳
近日,《小舍得》热播,剧中的母亲田雨岚堪称鸡娃典范,孩子每一次的成绩是她情绪的晴雨表,考得好
…
了四处炫耀,考得不好上蹿下跳。为了避免孩子考试紧张不惜让医生开药,为了逼迫孩子上大神班在其面前自扇巴掌。原本以爱为名的鸡娃,充斥了压迫和控制的味道,硬生生把孩子逼成了抑郁。鸡娃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鸡娃式教育中成长的孩子会更成功吗?到底怎样的教育才能利于成长?家长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吗?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尹琳,鸡娃教育中成长的孩子后来怎样了,问我吧!
Ta的其他1个话题
我是心理咨询师尹琳,关于失恋后的创伤修复,问我吧!
分享
685
共30个提问,
26
个回复
进行中...
鱼缸外的你:
2
2021-04-28
感觉很多爸妈望子成龙,是因为如果孩子退出内卷,选择躺平,就得面临被社会残酷竞争淘汰的局面。所以说到底,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对“做个普通人”有更高的宽容度就好了。
尹琳
:
2021-04-29
399
是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对做个普通人有更高的宽容度就好了。不过,我想说的是,退出内卷,不代表躺平。而是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给予孩子需要的关心、照顾、支持和尊重,让孩子在一个比较丰富的环境中更自由地发展,找到TA自己觉得舒服和感兴趣的方向。
父母的焦虑也许是被别人和自己吓出来的,而不是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和思考的。
回复
nshshui:
1
2021-05-05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尹琳
:
2021-05-06
165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只看“什么是教育”就已经够让人头大的了。
我想,不如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就是我们和孩子的18年相处中,我们能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不要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才能成长为一个既能独立又对别人保有爱意,既拥有梦想,又能脚踏实地,既能照顾好自己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为社会带来价值的成年人。
其次,我们也需要了解自己,我们有哪些压力、有哪些遗憾、有哪些不甘、有哪些渴望、有哪些价值观。
在爱、责任、压力和价值观中,我们学着和另一个生命(一个终将成为另一个大人的孩子)相处。它需要大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反思性。尤其是要去思考,这个生命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对于TA成为人有多重要。
回复
鱼缸外的你:
6
2021-04-29
大家都卷,谁不卷就会被淘汰。所以想想都觉得累。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吧。
尹琳
:
2021-04-29
190
“不卷就会被淘汰”,更确切的表达是:“以为不卷就会被淘汰”。
问题出在“以为”上。
因为大家都这么说,于是许多人被这股焦虑情绪裹挟,奔流不息地冲进去。
敢于跟这个“卷”说不的人,需要更多的独立意识和批评精神。拥有这些东西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其实都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回复
知知知:
1
2021-05-26
他马上就一年级了,暗暗告诫自己不要焦虑,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他快乐。不想逼迫孩子过多学习知识成为鸡娃,但不知道
尹琳
:
2021-06-02
13
与其暗暗告诉自己不要焦虑,不如找一个时间,问问自己,我在焦虑什么,在担心什么。细细地去感受和思考,想通了,焦虑才会真正淡下来。
回复
澎湃网友RF36vq:
1
2021-05-22
做好自己,不用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而是就陪伴在身边,不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是一种相对佛系的鸡娃吗
尹琳
:
2021-06-02
2
多把屁股放在孩子的“椅子”上思考,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这不是鸡娃,是爱。
回复
主老板:
1
2021-05-15
我至今受困于此,很难走出来。父母差不多如此,我父母倒不是那种要我出人头地的。但控制欲,虚荣心很强烈,由此做出一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现在看觉得怎么畸形的事情。比如我高中,初中时读书还凑活,那时我身体不适,影响了学习,我妈就说我装的,没病,生场病反而天天被骂。那会我生活就有个不成文潜规则,读书成绩越好,越痛苦,越差越轻松,所以什么卷不卷我根本不在乎。天天逼婚,为此发飙,但是以前和人掰了,我爸首先关心的是,你还有没有联系,从来不关心你发生了什么,相处是否愉快。
我以前在异地身体不适,回家暴瘦,身体虚冷,所以出门戴个帽子口罩,我父母第一件事觉得我丢脸了。
有时候鼻塞,他们第一个反应叫把把我嘴给捏住,不让我张口。
这种家庭成长里造成很多痛苦。我曾经做一些回想起来不可思议的行为,比如我反复尝试不呼吸,呆在很闷的环境,也不想开窗。我父母认为希望透过气是不正常的。
这个问题至今困扰我,很痛苦,我在成年后甚至感觉连吃喝拉撒都要重新学习,对外人一度很自卑,不敢做出一些很正常的行为。还要面对父母那种畸形的控制欲和虚荣心带来的矛盾,有时候会让我退缩。
越来越感觉有些事情根本不是钱能弥补的。我至今体会不到钱除了吃喝,对我有什么用。
尹琳
:
2021-05-17
52
谢谢你的信任。
过去的日子里有好多痛苦的回忆,也积攒了你许多的愤怒。而现在的困境让这份回忆变得更鲜明,把怒火烧得更壮烈。
我猜测,你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有一部分可能出自内心对父母的报复: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很生气,我很无助,我很痛苦。我希望你们看见你们的伤害,看见我的痛苦和不幸。
那么多年的痛苦和愤怒,真不是一会儿两会儿就可以消失不见的。
寻找一个让你更舒服的方式,更能得到支持的方式,比如写、比如和心理咨询师聊天,不断地言说,不断地表达,一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倦了,不想再这样下去为止。
这个时间段由你说了算。
你要允许自己活在痛苦中,也要允许自己有一天去打破痛苦、追求幸福。
通常来说,经历过这些痛苦的人到了那个时候,就有心理准备去打破曾经的循环了,把好好照顾自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我要好好关爱自己,不为别人,只为这终将消失的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回复
要月亮奔我而来:
1
2021-05-02
请问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和儿童心理学有什么差别?
尹琳
:
2021-05-13
43
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对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人们发现,发展并不止于儿童期,它持续人的一生。
回复
SonicEyas:
4
2021-05-07
心理健康有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呢?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尹琳
:
2021-05-13
22
如果我说,心理健康没有一个公认的、唯一的标准,这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思考?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所谓的“不健康”的那些部分,发挥出“健康”的机能,在个人与环境,在我与他者之间寻找到不那么冲突的点,我认为就是健康的人。
回复
yi八零:
1
2021-05-12
每天到学校时天还未亮,听着铃声看着一大批穿着同样衣服的学生佣进教室,就感觉像被囚禁好训练过的牲畜,压抑又抵抗怎么办?
尹琳
:
2021-05-13
12
你好!我不知道你的身份是老师,还是学生。我就粗略和大概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天未亮、铃声、同样的衣服、一大批人、囚禁、训练、牲畜、压抑、抵抗……这些词汇带给我的感受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痛苦。
人如何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创造性,不至于淹没在环境的要求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跟生存和生命的意义有关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适应环境,但是,如果我们在内心能够有一些想法,知道:这是不得不去做的适应,如果环境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可以不这么做、可以有更好的做法。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保持住个人性的抗争。
回复
淌水过河:
3
2021-05-05
作为囚徒困境的牺牲品,没有能力自主寻找生活的快乐,除了电子产品;没有能力自学,离开了题海,找不到学习的工具;甚至没有能力思考人生,同学们都这样我也就这样吧。他们前赴后继地涌向社会,能给社会带去什么?
尹琳
:
2021-05-06
31
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不过,我们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比如没有了题海、没有了学习工具、没有了别人的催促和规定,我们该怎么发展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有迷茫,一定会有痛苦,一定会有不适,但是,这些迷茫、痛苦和不适会促使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就包括了重新看待我们接受的教育,重新发展我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重新去思考人生,比如:我们要给社会带去什么。
回复
薄荷蛋壳:
1
2021-05-02
为什么这些剧里都是妈妈们在鸡娃,但爸爸们都是高高挂起的姿态?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事情上怎么分工比较好?
尹琳
:
2021-05-07
27
好敏锐的观察。
我假设一下原因:
假设1:电视剧针对的主要观众是女性,编剧将鸡娃的重头戏放在妈妈身上,以激发女性的代入感?
假设2:与爸爸相比,妈妈在育儿和家庭方面承担了更多责任,衣食住行和学习基本上都是妈妈在做?
假设3:编剧认为爸爸更理性平和,妈妈的掌控感和进取心更强烈,情绪张力更大,引发的戏剧冲突更有看头?
……
还有无数假设,等各位看官补充。
父母怎么分工比较好?我觉得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想法,具体家庭具体看,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分工就是大家都能够妥协和接受,而且根据情况变化可以商量和调整。最糟糕的分工是明明相互之间都有很多不满,却动弹不了,无能为力。
回复
小沈姑娘:
1
2021-05-01
现在的教育都要求父母高度重视自己小孩的学习成绩(影响去好大学,好工作)和全方面培养(影响各方面的素质)。
快乐的学习似乎不存在,起码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学习,总是很痛苦的。
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是快乐的?如何理解到处找名师培训和快乐学习的意义?
尹琳
:
2021-05-07
12
这个困境事实上已经越来越被看见了。在一些地方,平衡教育资源、重视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性,让学习变得更有创造性,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不过,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会看到各种冲突。
对学习感到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它是被迫的,或者我们把学习赋予了特别严肃的意义。
学习,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部分,看见、操弄、玩耍、熟悉、使用、思考、发展……
允许自己去玩,去玩自己想玩的东西,为此感到自豪和有趣。我觉得,作为大人如果有这样的体验,就会重新看待孩子的学习和玩耍,为学习赋予崭新的含义。
回复
SonicEyas:
1
2021-05-07
实际上在我们家,我这个爸爸是对孩子操心最多的,我们的教育也走了很多弯路,庆幸的是我很快意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我们都太相信对孩子未来的把控力了,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源动力才是成就未来的关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成就健全人格的关键。孩子还在小学,一切还来得及,我们没有无心插柳的好运气,但我相信科学认真培育的成效。
尹琳
:
2021-05-08
4
是的,没有天生的好父母,我们都在努力,不断地学习、思考、校正,寻找令彼此都舒服的位置。
回复
柒星:
1
2021-04-29
怎么让中学生高效学习?
尹琳
:
2021-05-07
8
关进监狱,考不好,就鞭挞、辱骂、剥夺,考得好,就安全、自在、被奖励……
开个玩笑。可惜,现实中真的有一些人很努力地学习,只是为了假想中的安全感。
为了生存或者得到欣赏,学习可以变得相当高效,只要这个人的能力还能Hold住。
我觉得,把学习和人剥离开来,把人放在比学习更重要的位置上去关心,高效学习还是低效学习其实可以都是人的一种选择。
此时,在能力范围内,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
回复
kyle dou:
3
2021-04-29
现在还在大学,感觉同学们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自己没有安排好娱乐和学习的时间,最近的娱乐时间有点多就感觉被同学们都抛弃,同学们已经向前走了好久。真的好累,感觉如果想达成我的目标,就不能有一点娱乐时间职能一直往前走。昨天又被老师说了,感觉很不高兴。
尹琳
:
2021-04-30
34
恭喜你,上大学,这代表你超过18岁,不再是个孩子。
真好。
孩子最怕的是被抛弃、被批评、失去爱。成年人再也不用担心这个了,在法律和良心之下,老子想干啥就干啥。
回复
子非鱼啊:
1
2021-04-28
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拿我的成绩向外人炫耀,但是她的这种炫耀反而导致我感到羞耻,久而久之产生自卑的心理。不知道这种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机制?
尹琳
:
2021-04-29
41
我猜测的一个原因是:她对外人是炫耀的,但是对你,可能是很高的要求和不满意。这种高要求和不满意让你对自己并不满意。那些炫耀反而激发起你的羞耻,好像那些夸耀是虚假的、造作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被肯定。其实,你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内心可能还在等待一个你心中真正权威对你的肯定。
不知道这个猜测符合你的具体情况吗?
回复
澎湃网友UvYbqu:
1
2021-04-29
请问快乐教育在今天真的还有可能吗?让孩子现在自由自在、选择喜欢做的事,以后长大了可能过得并不好,岂不是也对孩子不负责呢?
尹琳
:
2021-04-30
31
快乐教育是什么,值得去思考和商榷。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我们在教育时照顾到孩子的年龄和兴趣,这是在乎孩子感受的大人应该去做的,但是这不代表学习和快乐划上等号。
孩子选择了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一样会遇到困难、困惑,甚至是枯燥乏味和痛苦,想要放弃。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在追求自由中承担责任、成为成年人的过程。
被迫学习考上好大学,寻得好工作,就会过得好吗?就是对孩子负责吗?我觉得问问我们每个人自己,就知道答案了。人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选择,自己去负责,那样的生活好像更真实一点,更属于我们自己一点,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一次人生机会。
回复
东家长2020:
1
2021-05-01
通俗的说 什么是鸡娃
尹琳
:
2021-05-06
0
“家长为了孩子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任务,不断激励孩子上进。”
回复
海边的Claire:
1
2021-04-29
是不是原生家庭不健康的人,比如田雨岚这种,更容易鸡娃?因为会把实现不了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
尹琳
:
2021-04-29
22
原生家庭不健康,未必更容易鸡娃,我们每个人都有活出自己的选择机会。不过,鸡娃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看,觉得孩子是自我的延伸,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从来没有过作为独立的生命成长和体验的经历。
不管是我自己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是面对社会压力我知道“鸡”才能够上好大学,其实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挥孩子的人生,也就是另一个人的人生。
一个孩子最终要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环境恰恰是被充分地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理解和支持。
回复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
1
2021-04-29
请问您,这种鸡娃的焦虑究竟是整个环境给她的,还是说她自己不能放过自己?她孩子感觉心理都有问题了🤨跳一跳够个桃难道不是最好的发展方式吗?为什么鸡娃总是想跳一跳直接上清北?
尹琳
:
2021-04-29
20
她的焦虑无处安放。这种焦虑既跟整个环境有关系,也与她自己对待焦虑的方式有关系。
她的内心是很匮乏的,只有来个超级大的肯定,比如清北,才能证明她有价值活下去,才能安抚她内心的恐慌。
这样的母亲是需要帮助的。很不幸,孩子承接了她的痛苦。
回复
MagicWaltz:
1
2021-04-28
请问是否控制欲越强的父母,往往越容易养出懦弱、没主见的孩子?
尹琳
:
2021-04-29
18
你说的这预测是有可能的。不过,孩子的成长一方面跟教养方式有关系,同时也跟这个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系,还跟双方的互动、关系质量相关。如果父母控制欲很强烈,有些孩子会变得懦弱、没有主见,也有些孩子会和父母一样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和父母形成强烈的对撞,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有其他对付或者适应高控制欲父母的方式。
回复
柒星:
1
2021-04-29
初中生大多产生自闭该如何处理?
尹琳
:
2021-04-30
11
初中生的自闭要具体看情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磨合着自己与他人的亲密与距离,在大人眼中,可能被看作是“自闭”,这样的自闭是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因为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大人不必内疚,是不是父母没有做好,不妨为他们感到高兴:孩子长大了。
不过,有些自闭可能还代表了这个孩子目前遇到的困境,需要得到一定的帮助。这个帮助,不是告诉孩子,你的自闭不对,有问题,需要调整,而是关心TA遇到了什么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给予理解,敏感TA的求助,并且施予援手。
回复
十二⚡️:
1
2021-04-28
考试压力的怎么缓解
尹琳
:
2021-04-29
15
每个人的考试压力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你说的考试压力具体指什么?
我个人觉得面对许多压力和焦虑都可以使用这句话:承认现实,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
没有考好能产生多么糟糕的结果?如果不拿出来仔细思考,可能会被恐慌感击中,但是如果我们拿出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用想象把它具体化,看看真的会产生多糟糕的结果,这些举动会让你降低恐惧感,增加掌控感。
想考好,就早点努力,多点付出;如果很累,不想付出或者无力付出,那就接受现状。考不好,天也不会塌下来,船到桥头自然直,总能找到一条活路的——别被自己和别人吓死。
回复
柒星:
2
2021-04-29
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会出现精神问题吗?
尹琳
:
2021-04-30
5
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尤其是孩子。
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代表了什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没有娱乐时间的紧凑安排、持续刷题和考试、高浓度的竞争……
一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长时间缺乏所需要的舒适空气,就得发展出各种防御方式,来适应外界环境,抵御内心的痛苦。心理足够强大的孩子或许可以撑下去,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撑得下去。
所以,越是待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孩子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家长越来越开始重视的。
回复
原野:
3
2021-04-28
除了分数,而今现实社会,怎么样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发挥自己不受分数晴雨表控制?谢谢!
尹琳
:
2021-04-29
5
在这个社会上,不受分数晴雨表控制和影响是很难的。不过,我们在被周围的焦虑影响和自己的思考之间可以进行反反复复地拉锯,找到你感到舒服的位置,不那么多内心冲突的位置。
另外,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学习,那我们就要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体上,关心一下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面对着什么困境,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我认为,我想,我觉得、我担心……
回复
柒星:
1
2021-04-29
为什么更多的孩子望母成凤望父成龙,不去努力了?
尹琳
:
2021-04-30
1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进步,起码比只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单维比较公平一点。
双向的“望”有机会让我们沟通一下:大家其实都挺不容易的,你看,这比来比去,挺没意思的。不如我们接受现实,找找自己适合的生活,好好照顾自己,这世上总有比“龙”啊“凤”啊有趣的事情吧。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